8月5日,“苏韵伊情・伊路有宁”宁伊两地青少年交流活动进入第四天。30名来自南京和伊宁的孩子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文化的好奇,继续踏上探寻金陵文化的旅程。
勿忘历史,珍惜和平
上午,孩子们首先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万人坑”丛葬地。馆内陈列珍贵史料,揭露日军暴行,警示后人铭记历史,是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也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办地。
一踏入纪念馆区域,原本还带着些许活泼的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空气中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气息。馆内的灯光略显昏暗,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沉重的历史。
在遇难者姓名墙前,长长的墙壁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遇难同胞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宁伊两地的孩子们看着这些名字,脸上满是凝重,他们现场还为遇难同胞们献花。“我们要珍惜当下,珍惜眼前,勿忘国耻,吾辈自强。”伊宁的孩子泪洒现场。清澈的泪滴,映照着深重的历史。民族的记忆,在年轻的心灵里永续。
历史安静无声,却让孩子们的心中涌起滚烫的情感。这些名字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见证。孩子们看着这些名字,就像是在感触历史的脉搏,感受着遇难同胞所经历的苦难。这一刻,南京与伊宁的孩子们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共同铭记这段历史。
我为城墙添新“砖”
下午,孩子们来到了南京城墙博物馆和中华门城堡。南京城墙博物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墙专题博物馆,2024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以“呈墙”为理念,与城墙本体融合,展示城墙文化遗产价值。中华门城堡是南京明城墙正南门,规模最大,结构复杂,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见证历史沧桑,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抗战纪念地。
南京城墙作为南京重要历史文化标识和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2026年,南京城墙将迎来建成660周年。在此之际,宁伊两地的孩子们登上南京城墙。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孩子们在城墙上唱响南京童谣,这首童谣承载着无数南京人的记忆。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参观了博物馆内关于南京城墙历史、构造的展品,了解了城墙的建造技艺与历史意义,还亲身参与了城砖制作的体验活动。
在城砖制作现场,宁伊两地的孩子们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城砖制作,但他们的热情丝毫不减。孩子们分好泥土后,将其塞进模具中,双手用力按压,让泥土填满模具的每一个角落,不留一丝空隙。过程中,两地的孩子们一起合作,用手掌反复拍打模具中的泥土,手下的泥土逐渐成形。虽然脸上沾到了泥土,但他们丝毫不在意,盯着眼前的城砖专注而认真。
现场,孩子们还在城砖上刻上印记,有的刻下自己的名字,有的画上美丽的花纹,还有的共同刻下属于两地的“友谊长存”。不一样的风格,在同一块砖头上留下相同的痕迹,仿佛是两地文化交融的印记,这些城砖承载着孩子们对南京城墙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本次活动由南京市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组、南京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呼应江苏援伊前指“万里鸿雁传真情”精神,以“参观+体验+互动”促两地学生文化交流,助青少年了解彼此文化。
接下来,孩子们的旅程还将继续,他们将深度体验更多的金陵文化。后续,活动还将组织青少年赴北京、伊宁开展更多精彩活动,让宁伊两地的孩子们在广阔天地中进一步深化彼此间的情谊,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记者 曹鹏宇 摄影 汪星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