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全会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文博旅游,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加快非遗保护设施建设。近年来,苍溪县石马镇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系统规划、科学修复、长效管护等举措,对县级文保单位“老政府遗址”及360年古树实施一体化保护,让历史文脉与生态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
图为始建于1925年的原中华乡政府旧址
位于石马镇中华村的原中华乡政府旧址始建于1925年,是具有川北民居风格的三层土木结构院落,高大宽敞,青石铺地古朴典雅,楼上左右两端各矗立着土木结构的碉堡,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1951年,中华乡成立后成为乡政府办公场所,1955年撤乡后,作为中华村中学小学校舍,至2014年撤校为止,现为苍溪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马镇多举措做好原中华乡政府旧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我们每月要巡查建筑状况,检查房屋木质结构有没有虫蛀、木材腐蚀,瓦片有没有松动。特别是雨季,要特别注意防漏防潮。守护这些老物件,就要像照顾老人一样要细心。”石马镇中华村副主任向文龙说。
石马镇还有一棵树龄达360年的黄连木,树高15米,树胸径3.5米,需要四个成年人才能合抱,巨大的树冠如绿色华盖,投下近150平方米的浓荫,成为村民们世代相传的“村中绿肺”。石马镇高度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制定了详细的保护措施,让这棵黄连木继续见证村庄的发展和变迁。
图为石马镇生机勃勃的百年黄连木树
“我们定期要检查树干有没有虫洞、枯枝,看看树根周围土壤情况。还建有‘健康档案’,记录树的生长状况、病虫害防治等数据,确保黄连树健康生长。”石马镇文化干部董晓兰表示。
历史建筑承载记忆,古树名木见证沧桑。近年来,石马镇党委、政府始终将文物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严格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建立了10支村级文保员队伍,加强日常巡查看护,积极开展文物普法宣传,提高群众保护意识,让这些承载着乡愁记忆的“老物件”,能够长久地、安全地留存下去。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保护好文物,传承好非遗,就是在守护我们的文化基因,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扛牢责任,持续提升文物保护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深入推动文旅融合,让文物保护开发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石马镇党委书记李利娟表示。
(赵琦 魏文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