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鄂州城区的核心地带
全长约4.486公里的古城路
静静诉说着吴王古都的辉煌往事
在时代发展中勾勒出
三国烽烟到现代文明的
城市发展轨迹

溯源历史长河,公元221年孙权迁都武昌(今鄂州)时所筑吴王城,东西长约1100米、南北宽约500米,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因此也被称为“六朝武昌城”。

如今,古城路所在之地正是吴王城的核心区域,古城二字也因此得名而来。作为贯穿吴王城遗址核心区的城市主干道,北起沿江大道,南至吴都大道,串联起武昌门、鄂城区政府、新亚太广场等重要节点。

其走向与布局暗合古代城郭规制,沿线散落的城垣遗迹、古肆坊市与民俗文化,共同勾勒出鄂州“吴楚文化发源地”的历史轮廓。既是鄂州城市历史文化轴的关键段落,也是现代都市生活的核心动脉。

如今的古城路,是传统与现代的交响。
2020年,鄂州启动实施“40工程”项目,对古城路进行整体规划和整治,秉持东进、西融、南优、中提的差异化发展思路,将全路段划分为风貌古城(沿江大道至南浦虹桥)和璀璨新城(南浦虹桥到吴都大道)两个特色片区。既保护老街,又留住乡愁,不断丰富提升城市品质,让历史和未来在传承中生生不息。

吴都古肆摇身一变,注入了古典元素和现代审美,使得整个街区焕然一新,成了极具古韵风情的古街印象,引得不少路人驻足。
现代商圈在这里散发着蓬勃活力。作为商业新地标的新亚太广场,从时尚潮牌到生活精品一应俱全,能够一站式满足市民休闲娱乐与购物需求。

因形似彩虹而得名的南浦虹桥,横跨洋澜湖,这座历史能追溯到明代的桥,不只是物理的连接,更是时间的渡口,桥西沉淀着老城的沧桑故事,桥东则奔涌着新区的无限活力。


桥畔的南浦游园,市民们在此悠然漫步,或凭栏远眺,让湖光山色温柔地包裹身心,疲惫与喧嚣在此悄然消解,尽享自然馈赠的宁静与惬意。
不远处的鄂州市市民中心,现代建筑线条亦巧妙融入这片滨湖风光,将洋澜湖的潋滟波光引入室内,让市民在办理政务、参与公共事务的间隙,也能够拥抱湖景,感受城市核心区高效服务与山水诗意的完美融合。
在古城路上亦有点缀其间的温情港湾,滨湖工会驿站为奔忙的人们提供着暖心的休憩。


如果说市井烟火是古城路的城市肌理,那么这条路上的文化地标,则是它深沉跃动的灵魂。
走进新华书店,13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展示图书高达5万余种,咖啡的醇香与绘本文具、手工益智等多元业态在此交融,勾勒出一处老少皆爱的城市阅读文化体验空间。
在这里,油墨书香将喧嚣隔绝。不同年龄的读者在此驻足,求知者埋首于层层书卷,时间在此沉淀、拉长。
几步之遥,便可看到鄂州市群众艺术馆,公益演出、展览、阅览、培训、讲座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此一应俱全,笔墨丹青讲述着民间艺术的蓬勃生机,丝竹管弦演绎着本土文化的悠长回响。

鄂州市图书馆,馆藏书量达三十多万册,集数字化服务、文献保护与市民休闲功能于一体。馆内设有24小时自助城市书房、三国文化主题文献专区、儿童阅览室及多媒体体验区,是市民静享阅读、触摸城市文脉的绝佳去处。

市民中心西南翼的鄂州市城市展示馆,运用各种声、光、影等科技手段,展示着古武昌的辉煌到现代航空都市的蓝图。不仅是了解城市的窗口,更是激发市民归属感与自豪感的精神地标。

一条路便是一座城的缩影
它让南浦的霓虹连接起时光的两岸
是古城在漫长岁月里的标签
它让今天的人记住过去
让现在的人期待未来
出品 |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
鄂州融媒全媒体记者 | 戢思婷
摄影 | 艾博林
实习生 | 梁田宇
编辑 | 梁怡青
编审 | 严琳
主编 | 郑博
值班编委 | 孙群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