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憩遐观四门塔
马秀云
2025年的夏天格外的热,在连续三四个星期持续37度高温之后,气温回到33度似乎就算是凉快了许多,虽然暴雨正在各地轮番登场,但雨后的蓝天白云也不是一般的好看。依旧闷热的空气却压抑不住那颗诗和远方的心,翻着手机不断地找寻着目的地:到哪里去玩一下呢?太远的去不了,只能在济南周边找。还真找到了很多,九如山,消夏避暑胜地,气温比市区至少低5度;云河村,济南地区的小桂林,适合戏水、休闲和户外野餐。
周日孩子加班,我们想趁这个时间带上我们的户外帐篷去云河村看看,我想这场雨以后,很多山泉都开了,大山瀑布流水,纯自然的风景还是不错的,我们这里的横河村就这样。可惜的是每次出门老公除了带着他的腿,再就是不断的催促:“好了没?还没出门啊?快点!时间很着急了!”等等压抑不住的催促的话,而我不但需要准备水和食物,还得要带着太阳伞、防晒衣、防晒霜、折扇和擦脸巾,还要想着中午、晚上在孩子那里吃饭需要的东西,本来脑子就不够使,能想这么多就不容易了,少说了一句话,结果帐篷、防潮垫等等户外设备啥都没带。好在我也知道顺其自然,既然不想掉头回去拿,那就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吧。
车从柳埠高速路口下来以后,导航显示6公里需要40分钟,其中堵车30分钟。老公对济南还是很熟悉的,说不能往前走了,要是堵到里面调头都难,我们导航四门塔吧。导航显示去四门塔也是6公里,只要10分钟就行。于是我们就开启了四门塔的旅程。
百度百科显示四门塔是单层塔,有2000多年的历史,与泰山的岱庙同是秦朝时期的建筑。图片看起来矮小简单,但真到了塔前,还是非常有韵味的。不记得谁说过能把复杂的事情处理简单的都是高人,相较于那些飞檐斗拱的“复杂”建筑,这个简单的单层四开门塔那么耐人寻味,那么让心灵安静,那么“平易近人”的让人忘记它两千多岁的年纪!四扇塔门都开着,每一扇门里端坐一蹲佛像,虽然是石雕佛像,却都慈眉善目宁静安详,让这燥热的夏天一下子有了世外桃源的清凉。
更让人惊讶的是,面朝东方的佛像的佛头就是著名的 曾被拍卖出天价后从海外归来的那颗佛头,塔身下一块平滑的大理石上记录了这一过程:一九九七年三月四门塔佛头被盗。。。。。。。二零零二年台湾法鼓山佛教基金会会员捐赠一尊佛首,经多方勉励被确认为四门塔被窃文物。法鼓山圣严法师及四众弟子,以保全文物为大义,依然决定将石雕佛头送回四门塔。。。。。。我虽然对文物拍卖是外行,但从电视上也知道,这颗佛头曾经被拍卖出了天价。只是不曾把那颗佛头与眼前这尊佛首画等号。
与低调奢华的四门塔毗邻的是一棵叹为观止的柏树,它粗壮的树干在离地两米多的高度分成九根直直的树干,每根树干都有成年人的腰那么粗了,枝繁叶茂直入云霄!虽然与四门塔同龄也是2000多岁的年纪了,但那茂盛浓密的枝叶显示出如同青年人一样的旺盛的生命力!我们以为生命很难和时间抗衡,可这棵树却做到了。难怪它周围的栅栏上挂满了祈愿的红飘带,它真的可以被称为“老神仙”了。
沿山路往里走便能听到潺潺的水声,还有一方像绿宝石样的清潭,淙淙细流原山而下,给这山添了一份灵动。虽然太阳白花花的,但气温在人体能接受的30°左右,并没有酷热难耐的感觉,尤其是树荫处,立马就能感觉到清凉。
前面不远就是塔林。午后阳光不燥时光静好,在这里表达的那么贴切。塔林是两片平整的地面组成,围着大约四十公分高的青砖短墙。树木高大,树荫遍布,地面上有一层淡淡的青苔。塔林静穆,错落有致,虽然年代久远,我们已经分辨不出每座墓塔背后那些高僧大德的面目,但这些样式、高低不同的塔林还是提示着我们,生命穿透时光留下自己的痕迹虽然很难,但是历朝历代不少人做到了。这里最高大墓塔是龙虎塔,可惜我不懂欣赏,只是被旁边一个喝茶的妇人吸引了。
在景区门口停车的时候就听见小广场上喇叭的叫卖声,稍一犹豫我就把水杯放下了,我以为在商业繁荣的今天在景区买瓶水应该不是问题。可一路走来除了三三两两的游人,和随处可见的慵懒的猫咪之外,竟然没有一个挎篮儿兜售的商贩。这绿水青山和头顶湛蓝的天空无比和谐的营造出了一方心灵净土。只是多少有点渴了,正在这时候看见塔林一角两间矮屋前,高大的松树洒下的绿荫里,一张矮桌,桌上一壶一盏,一个面容清矍的老妇人,将黑砂壶里滚热的茶水倒进茶盏,然后随手拿起地上的热水瓶往茶壶里续水。那一刻感觉所有的茶艺、茶室都是啰嗦,纵然几千几万的珍茗,也不如她面前这一壶热茶香甜!世俗纷扰,品茶还需这里的一份天地人具齐的沉静自然。
这个景区虽然在群山环保之中,景点却很紧凑,几分钟路程就是一个景点,不像别处徒步一两个小时除了山路却没有别的收获。再往上走不远就是石窟佛像群。这是个至今让我依然震撼的地方。他们说这里的佛像没有云门石窟的高大精美,可我觉得这里的佛像似乎更加饱含深情,这可能就是让我震撼的地方。景点介绍说这里最初是李世民的女儿为父母亲祈福而凿刻的。可能是这个原因吧,凿在崖壁上的佛像多是成双成对的,也有几排并列的,似乎是一个家族的象征,佛像很多,慢慢从他们面前走过,就像走过了一个村子,或者说是一条历史的长河,虽然不知道这些佛像是谁主持开凿的,虽然是雕刻在石头里佛像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但佛像的位置、面貌和端庄慈祥的仪态,依然给这散淡的群山和匆匆的游人透露出用心用情的力量,那是孝道在这片大地上看得见的传承,无言,却令人动容。
再往前走指示牌写着出口,我们以为到了尽头,却看见路拐角有一处房子,房前摆满了花草,还有隐隐透着红色的樱桃西红柿,一条竹径蜿蜒而去。我们不知道是不是误闯到别人家里了?便问了问迎面过来的一对年轻人沿道路走下去是什么。年轻人像是一对情侣,男孩子说下面是一个泉,叫涌泉,只是这条路稍微有点远,但是玩的人还是很多的。
一听有泉水我便来兴致,一定要去看看。其实只有大约15分钟的路程,我们就听到了水声和孩子们的嬉闹声。涌泉,也是下降泉,而且是一个泉群,泉水从石壁间喷涌而出,形成一个又一个瀑布琳琅而下。有一些小泉眼从石头台阶的缝隙里冒出来,沿着台阶轻巧无声的流下去,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那两句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里不是一般的清凉,茂密的浓阴覆盖下,瀑如白练,群山寂静,水声欢快,一静一动却相得益彰形成天籁。几个大人领着孩子在捞小鱼,一个年轻的爸爸欢呼着:“捞着了一条,快看,捞上来一条!”。另一个漂亮文静戴眼镜的妈妈把孩子从清浅的水里抱出来,放在旁边的石头上,攥着孩子的小脚丫心疼的说:“在这里晒晒吧,这里有点太阳。”
让我惊讶的是在泉群中间位置,一座小桥的桥洞下有一棵紫藤,它嶙峋的枝干直径得有三四十公分粗,非常匀称扭曲的延伸出五六米远,表皮还龟裂着斑纹,咋一看就像盘踞在路边的一条大蟒蛇。因为太像了,我都不敢触碰它的树皮。都说修仙得道得到山里才行,我想这棵树莫不是也吸取了天地精华,才有了这般神型?
四门塔景区所在位置是称为济南三川(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之一的锦阳川山区,这里连绵的群山被称为济南的天然氧吧,更是泉水的直接补给区,地下蕴含着丰富的水脉和未知的宝藏。几场雨过后,天空蔚蓝,青山含黛,白云朵朵随意卷舒,如一幅幅渲染在天空的泼墨画,让人心旷神怡。就如这次随意却令人愉快的旅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