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是地处淮河中游的安徽省地级市,古乃采珠之地,誉称“珠城”,它是淮河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便捷的交通网络 。

蚌埠名字的来历与当地自然环境及历史发展密切相关。因淮河蚌埠段水流平缓,且小南山岩脉形成的凹湾适宜河蚌生长,河滩常遍布蚌壳,为名称形成奠定自然基础。宋金时期,淮河两岸已出现“蚌埠店”“小蚌埠”等早期称谓;明洪武七年,“蚌埠渡”作为官方渡口名称正式亮相,明末逐渐形成“蚌埠集”,地名被正式确立;清同治后至津浦铁路通车,地名和区域逐渐固定,直至1947年蚌埠正式设市,“蚌埠”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
蚌埠市作为安徽省的重要城市,历史上因淮河与津浦铁路交汇而繁荣,目前共有下辖镇45个,其中有多个历史悠久的古镇。虽然“四大古镇”这一说法在官方文献中并不明确,但根据历史、文化和民间认可度,以下四个古镇常被提及为蚌埠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镇:

龙亢古镇:位于怀远县龙亢镇,俗名上集,汉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建龙亢县,镇名两千多年不变。这里遗存着桓傅故里坊、桓公墓、龙亢古城遗址等大量历史古迹。

长淮卫古镇:位于蚌埠市龙子湖区边陲,建于唐宋时期,是千年淮河的重要商贸、货物集散地,曾是凤阳通往蚌埠及淮北各地的官路,淮盐也通过长淮运往各地,一度商贾云集。

曹老集古镇:位于淮上区曹老集镇,从蚌埠城区北跨淮河即可到达,据传为曹操打仗屯兵之处。近年来,曹老集镇相继被列为安徽省城镇建设中心镇、全国重点镇。

濠城镇: 位于安徽省固镇县城东24公里处,是固镇县的东大门 。历史悠久,史称“垓下”,是楚汉相争“垓下之战”的古战场,留下了“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等动人故事,还拥有“霸城烟雨”“汉陵秋色”“虞湾夕照”等十大古景。此外,垓下史前古城可上溯至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被专家定性为“大汶口文化中国第一城”“淮河流域人类文明发源地”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