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车旅客在北京站二层第八候车室南端弧形落地窗前休息
今年暑运已过半,不少来京的细心旅客发现,北京的火车站变得不太一样了:北京站候车室闲置空间被打造成“时光列车”和“文化驿站”,摇身一变成“流动博物馆”;大同文旅带着地方特产和非遗表演走进北京北站、北京清河站,邀请旅客“坐上高铁去大同”……突破传统车站单一运输功能的定位,北京的火车站通过融入多元文化元素和便民服务,将交通枢纽打造成展现北京城市温度与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热搜关键词
今年暑假,在北京站候车不要再玩手机啦。来“时光列车”和“文化驿站”两个宝藏展厅里逛一逛,了解“中华第一站”的历史,熏陶北京优秀地域文化。到各个候车室里转一转,名家画作复制品肯定能让你一饱眼福。走累了,就去车站二层第八候车室南端尽头的弧形落地窗前坐一坐,和窗外的明城墙遗址打个照面,感受66岁老车站和古都北京的岁月沉淀。
候车也能逛“展”
北京站打造宝藏展厅
北京站的“时光列车”和“文化驿站”两个展厅位于车站二层第八候车室南端。步入“时光列车”展厅,就像走进了一个微缩版北京站站史馆,这里系统地讲述了北京站的前世今生。作为“首都之门”“中华第一站”,北京站见证了中国现代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和历史转折。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盏灯都是经典、一桌一椅一幅画都是历史文化。
除了25张老照片,展厅还展示了56件展品,其中,我国各个时期的实物火车票唤起了不少旅客的回忆。“这几张20世纪80年代的硬板车票,就是一位黑龙江的旅客在参观完展厅后特意送到车站来的。为车站填补上了这一块的空白区域。”北京站工作人员小张指着一组车票向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
在“时光列车”展厅的隔壁,就是今年6月刚刚亮相的“文化驿站”展厅。这里正在举办“我的铁路风景”少年儿童优秀文化作品展,164幅绘画作品集体亮相,展现着少年儿童眼中独特的铁路风景。北京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区别于“时光列车”的常设展,“文化驿站”展厅后续还会引入北京中轴线等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北京地域文化的特色项目,和车站文化形成呼应。
另外,为给旅客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之旅,今年北京站内的名家画作也从19幅增加到25幅。古一舟、溥松窗的画作《拒马河畔大寨花》在东预检厅首次展出,旅客在候车时仿佛可见河水潺潺,两岸花开;西预检厅,陶一清的巨幅画作《锦绣河山》格外吸睛,画中一列火车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以苍茫群山为骨,以逶迤铁路为脉,成为站内文化景观的新亮点。第四、五、六、七等4个候车室门楣处分别展出的《报春图》《白梅》《腊梅》《红梅》等名家画作,更是让旅客在候车间隙尽享文化滋养。
北京站党委副书记孙海申表示,下一步,北京站将继续以文化车站建设为抓手,着力将北京市地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铁路文化有机融合,协同地方政府、社会力量共创共建,让北京站这座“城市名片”更加耀眼夺目,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跨城市互动
推介活动落地北京高铁站
北京站通过重塑筋骨,不断丰盈着“城市会客厅”的内涵。在北京清河站和北京北站,今年暑运期间也在进行着一种全新的尝试。7月18日,北京北站与北京清河站同步化身“城市会客厅”——由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北站携手大同市委宣传部,联合大同各县区及市直相关单位共同举办的“坐上高铁去大同”城市形象宣传推广活动启幕。旅客们纷纷驻足于大同特产与丰富旅游产品前,提前与古都大同展开了一场亲密邂逅。
当日在北京清河站,快闪歌舞、独具大同特色的数来宝《夸大同》、阳高二人台《挂红灯》接连上演。诙谐的说唱与欢快的曲调,尽显大同浓郁的民俗风情与市井烟火,不少旅客举起手机记录瞬间,提前触摸到古城的鲜活与热情。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多个特色展区,通过高清图文海报、非遗展示、特色物产展示等形式,生动诠释着大同作为“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深厚历史底蕴。现场,主办方带来了云冈石窟的精美复刻造像、华严寺的古建微缩模型、大同布艺、广灵剪纸,还有网红文创“佛小伴”、华严寺鸱吻等文化创意产品,对大同丰富的旅游资源,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北岳恒山、悬空寺等进行了重点推介;大同市各县区的特色农产品和非遗文创作品展示也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阳高县的杏脯、云州区的黄花、浑源县的正北芪等特产让人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感受到大同的乡土气息。
这一次的尝试巧妙地将高铁站打造为连接城市与旅客的桥梁,赋予了其“城市会客厅”的新角色。据北京北站相关负责人赵衡透露,车站未来还将逐步与高铁列车途经的城市建立联系,通过举办快闪、非遗展示以及主题展览等活动,将高铁车站转变为独具特色的“城市会客厅”,从而打造出富有文化底蕴的车站空间。
外部环境提升
三大火车站打造花园站区
作为首都的“迎宾门”、“城市会客厅”,北京火车站外的环境也焕然一新。北青报记者从市重点站区管委会了解到,今年《北京市重点站区2025年优化提升工作方案》正式印发实施,聚焦疏堵、治乱、消隐、扮靓,全面提升各大火车站地区出行环境。其中北京南站、北京北站、北京西站将打造“无围栏”花园站区。
为打造“进京最美第一印象”,今年以来,南站、北站、西站地区陆续完成了“出门见景”的花箱布置、道路周边绿化和补植增绿。北京南站地区完全开放北广场4000余平方米区域,并进行环境提升,方便市民旅客通行。协同丰台区推动南站路及周边道路绿化美化、小微空间改造,增设沿街口袋公园,整体提升站区周边环境品质。
北京西站地区为了实现“亮出北广场,重现原设计风貌”,将拆除北广场冗余设施以净化站前空间,包括铁路广场进站安检大厅后退9米,拆除北广场及二楼平台4880米护栏和300米隔离墩,拆除北广场地上及螺旋盘道下1200平方米冗余设施,改造4处广场地下出入口等,同时选择广场腾退后的适当区域增加花箱。改造完成后将重现北广场主体建筑标志性的红柱。此外,北广场负二层东餐饮区腾退商铺131平方米,改造为网约车候车室,特别配建2间母婴关爱室,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作为京张高铁的始发站,北京北站将结合首都窗口功能和花园城市建设要求,在站前广场等点位,拆除传统的硬质护栏隔挡;东门北侧新建口袋公园,沿西侧围墙设置文化墙,展现站区历史底蕴。站前广场外沿还将结合现有行道树,构建156米长绿带,内侧灵活设置140米长的特色花箱,丰富站区景观层次和品质,增加旅客休憩场所。预期可在实现“增绿”650平方米的同时,为市民旅客提供更加优美、顺畅、舒适的出行环境。提升完成后,北京这三大火车站将实现站景融合的更新。
从北京站的文化展厅,到北京北站、北京清河站的城市形象推介,再到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北京北站的花园站区打造,北京的火车站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通过这些改变,北京的火车站不仅为旅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体验,也让人们在匆匆的旅途中感受到北京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让每一位来到北京的旅客,都能从踏入火车站的那一刻起,就深深爱上这座充满活力与温度的城市。
文/本报记者王薇
摄影/本报记者袁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