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北疆的壮美画卷中,乌兰浩特——这座以“红城”著称的城市,正以其独特而深沉的文化脉动,书写一部奔流不息的史诗。
她的血脉里,流淌着连绵的历史长歌;她的精神高地上,矗立着厚重的红色丰碑。依托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光辉的人文历史积淀,乌兰浩特让历史现场成为生动的教育课堂,并将“红城”的记忆、北疆的风情推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激荡出澎湃的时代脉搏。
古城无言 沧桑有韵
盛夏雨中,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前公主陵古城遗址。乌兰浩特市文物服务站书记兼负责人王闯从泥泞的田地里捡拾着瓦片,“这些都是辽金时期的瓦片,遍地都是,已经和田地融为一体了。”
前公主陵古城遗址位于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前公主陵嘎查北部5米处,从残存的隆起的城墙可以大致看出古城的范围和形状。“古城分内城和外城,外城平面略呈长方形,外侧有护城河。内城位于外城内东北部,它的北墙借用的是外城北墙,平面也是呈长方形。”王闯介绍说。1975年古城曾被试掘,出土有兽面纹瓦当、简瓦,灰陶盘、壶,绿釉牛腿瓶、白瓷盘及六耳铁锅等残片。
为了进一步探明前公主陵古城的平面形态及年代问题,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赵里萌副教授带领项目考察队在古城及其周围地块进行了全面系统调查,初步明确前公主陵一、二号古城的各自主体使用年代,并利用锁眼卫星照片对二号古城的城墙范围进行了复原。
此次调查还有一项重大发现,即在一号古城附近新发现一处建筑台基为碑亭基址,在基址地表采集到一批石灰岩残碑碎块,碑文中见有“天眷”“泰州”“逐北至”等字样。目前对于残碑的具体内容还在进一步考释中。
前公主陵古城遗址规模宏大、遗存丰富,对探讨兴安盟地区古代历史意义重大,目前未进行正式发掘。
而由乌兰浩特市征集、出土的文物,则化作具象的音符,谱写着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历史长歌。
在兴安盟博物馆,东胡武士的青铜甲衣、青铜盔是早期游牧民族雄浑乐章中的强音;鲜卑贵族的黄绸长袍右衽的形制无声讲述着文化血脉的深远浸润;宋辽时期的定窑划花卉纹盘、白釉瓷粉盒、双龙纹铜镜曾穿越烽烟与关隘辗转而来;元代窖藏中重现的景德镇窑瓷印证着驿站驼铃串联起的万里通途……
“这就是中国历史,丰富而多彩,曲折而灿烂,绵延而不断。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进程中,共同创造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致力于以文物为经纬,织就跨越时空的中国故事,在历史血脉的共鸣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兴安盟博物馆馆长关玉文说。
旌旗漫卷 星火燎原
1947年以前,乌兰浩特叫王爷庙街。那它是如何从“王爷庙街”变成“红色的城市”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一行人来到“五一大会”旧址。
这是一幢古朴的二层小楼,“五一会址”4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走进会场,只见主席台中央悬挂着毛泽东等人的彩色画像,会场南北两侧挂满了内蒙古各盟旗及友邻解放区政府赠送的贺幛,耳边似乎回荡着78年前393位代表的阵阵掌声。
1947年4月23日至5月2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这里举行。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庄严宣告成立。
“‘五一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内蒙古民族解放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空前的伟大胜利。”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副馆长方巍说。
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在王爷庙街宣告成立,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地区统一的领导机关正式确立。
参观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时,滴滴答答的电报声伴随着整个参观过程。
“在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内蒙古党委建立并开展工作的进程中,党中央的声音不断传来,电报一封接着一封,领导和指引着内蒙古各族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随着讲解员的讲述,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在那段历史时期,王爷庙街作为红色指挥中心,各个重大决策在这里产生和发布,各个重大运动和改革从这里推向整个内蒙古。
后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取得的伟大胜利,纪念这个内蒙古东部小城成为红色指挥中心和所做的巨大贡献,1947年11月26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召开政府委员会议,决定将王爷庙街升格为市,改称乌兰浩特市(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市”)。
这片土地深处奔涌的赤色根脉,终被历史赋予姓名。
红色文旅 薪火相传
“这些场馆是很有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来自锡林浩特的90岁高龄的吴广泰在子女的陪同下,缓步在“五一大会”旧址参观,他沉浸在图文史料构筑的红色记忆里,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光荣起点与革命精神。
历史底蕴深厚的红城,一直传承着红色文化的基因。现在以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大会会址、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乌兰夫办公旧址这“一馆三址”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矩阵,已成为兴安盟推动北疆文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地。依托“一馆三址”这个平台,全年开展各类主题的群众文化活动、青少年教育和研学活动80余场。
“我们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推出的一系列互动项目,如红色印章打卡、AR智能导览、红色影片观赏、红色兴安剧情游戏、写红色春联、猜红色灯谜、投壶、剪纸、拓印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走进‘一馆三址’,进而去认识、了解、传承、宣传这段红色历史。”方巍说。
挖掘红色故事、再踏红色足迹,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近年来,乌兰浩特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保护为先、传承为要、转化为用,着力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富矿。
推出红色文化主题文创产品,让红色文化从“展品”变为“商品”、从“记忆”走进“生活”;推出7条红色精品线路和非遗研学线路,让红色旅游和研学成为了解革命历史知识、挖掘革命精神内涵的过程。
瑰宝生辉,待宣播以耀四方。
“我们计划利用3年时间,让草原红城乌兰浩特市走进全国100个市县区,宣传推介北疆文化,让城市与城市之间感受彼此特有的文化魅力。”乌兰浩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连群说。
2024年初,乌兰浩特市创新推出“百城千屏·红城印象”北疆文化乌兰浩特主题宣传活动。截至目前,乌兰浩特市已与山东、河北、西藏等24个省市自治区的62个市县区,建立传播联盟关系,开展集中宣传活动32期,初步形成覆盖广泛、特色鲜明的文化传播矩阵。
这一创新活动让乌兰浩特血脉中的红色记忆与独具魅力的北疆风情,化作跨越山河的光影画卷,闪耀于全国视野。红城薪火,正以磅礴之势,映亮时代征程!
来源:《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编辑:董莹
编审:赵宗杰
终审:刘畅
总监制:肇慧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