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的霓虹灯下,上海的夜晚不再仅仅是白日喧嚣后的休憩时段,文旅夜生活正成为这座城市的崭新名片。根据权威机构发布的“2025中国城市夜经济指数”,上海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夜经济活力榜榜首。2024年,上海全年夜间出行人次达403万,酒吧数量达2906家,夜间公交活跃范围接近2000平方公里,75%的城市区域在夜晚依旧灯光璀璨。
2025年的夏天,上海文旅夜经济正以“破界融合”之姿迈入新阶段。从古老文明的夜间探秘,到新兴消费热点的璀璨灯火,再到沉浸式体验的梦幻世界,上海的夜生活正不断突破边界,为市民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购物、用餐、娱乐、休闲在此形成闭环,构成上海最鲜活的夜生活模式,也描绘出属于这座城市的夜经济样本。
点击查看清晰大图
现象级大展开启“不眠之夜”
博物馆奇妙夜“卷”起来
对上海的诸多文化场馆来说,暑期增开夜场已经是一件约定俗成的传统:早在12年前,上海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就首次发动全市30家博物馆夜间开放,邀请观众在工作之余走进博物馆。2025年,上海的博物馆奇妙夜迎来一项重磅节目:备受瞩目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正式进入闭展倒计时之时,上海博物馆官宣“古埃及文明大展168小时嘉年华系列活动”,将在展览闭幕前一周连续开放168小时,并同步举办两场嘉年华,搭配精彩纷呈的系列主题活动,共同打造前所未有的“博物馆不眠夜”。
据上海博物馆介绍,两场嘉年华分别于8月11日、17日举办,期间将呈现众神NPC巡游、埃及鼓表演、埃及舞蹈、单人艺术造型杂技表演、音乐剧《阿依达》经典唱段、近景魔术表演等节目,更设置整点抽奖环节,奖品涵盖热门文旅景点门票、华为电子产品、埃及航空定制礼品及上海—开罗往返机票等。此外,上海“百姓歌手”罗小罗也将在8月12日、14日晚间带来两场驻唱,为夜场增添别样活力。为延伸展览影响力,上海博物馆还将联合小红书在8月9日至17日推出“日落后出发·博物馆奇遇夜”打卡活动,小红书博主变身埃及神明与NPC对戏变装、互动、故事会、寻宝,打造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此前,为满足《金字塔之巅》观众的观展需求,上博已在展览期间加开220个夜场,此次168小时连续开放更涵盖深夜时段。“从目前的预约情况来看,对很多想要赶上这趟‘末班车’的观众来说,日场的名额非常紧俏,所以我们决定最后168小时持续开放,特别是晚上零点到次日清晨6点期间打开博物馆的大门,给观众创造抢票的机会,以及更好的观展体验。”上海博物馆相关人员表示,这场持续168小时的“博物馆不眠夜”,不仅是对观众热情的回应,更折射出博物馆打破常规运营时间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多重影响。
如今,“博物馆奇妙夜”已成为申城每年的常态化活动,今年更有58家文博单位参与——在延长开放的同时,各场馆纷纷打造“夜间特色活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围绕特展《贺兰山下“桃花石”——西夏文物精品展》推出“荔韵唐音・西夏回响”唐乐音乐会,专业乐队依据敦煌古谱复原乐谱,搭配仿制唐式乐器,再现壁画中的乐队编制,奏响跨越千年的盛唐之音;闵行博物馆针对《楚风烈——安徽楚文化文物精品展》设计奇妙夜特别活动,通过身份卡答题闯关、NPC神秘互动、限量周边免费领等形式,吸引大批游客趁夜而来;上海天文馆则利用夜间独特环境开展星空观测活动,将宇宙奥秘在夜幕下徐徐展开……
从馆内馆外到整座城市,博物馆夜场不仅是观展时间的延伸,更是文化体验的升级,已然成为拉动城市经济的新引擎。以“古埃及特展”为例,其文创产品销量近265万件,营收超4亿元;展览吸引的外省市观众更直接带动上海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消费,一年展期内拉动城市综合消费超200亿元,形成“观展+消费”的完整闭环。
“夜间经济地标”争奇斗艳
文旅商体展融合重构消费空间
2025年,上海各大商圈纷纷解锁夜游新玩法,通过文旅商体展的创意融合,因地制宜举办特色活动,持续为夜间经济深度赋能。日前,“精彩夜上海”系列活动热力启幕,上海发布首批五个“夜间经济人气地标”(新天地-太平湖、吴江路-丰盛里、西岸梦中心、陆家嘴富都滨江-正大区域、豫园区域)和五个“夜生活好去处”(静安大悦城“夜食天台”、普陀“环球不夜港”、杨浦“活力大学路”、闵行“首尔夜市”、长宁“上生・夜未央”),同步推出进一步支持夜间经济人气地标发展的若干措施。这些人气地标与好去处不仅彰显着上海夜生活的活力,更见证着城市之夜从传统商业模式向文旅商体展融合的迭代升级。
在入选的“夜间经济人气地标”中,“路易号”巨轮今年格外抢眼。这座30多米高的建筑是集展览、美食、零售于一体的复合型概念空间,带来的人流效应十分显著:周边商户、酒店客流爆满,兴业太古汇周边日均客流达8万-10万人次;夜幕降临后,周边道路更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借助“路易号”的流量优势,静安区启动首届“静安夜生活季”,将这一打卡地标与周边商业资源串联,持续推出一批夜间消费目的地和主题活动,全力打造“静安夜航”夜间消费新标杆——吴江路-丰盛里区域也正因如此入选首批夜间经济人气地标。
据介绍,“静安夜生活季”推出“夜航船票”,联动近千商家(其中近百家提供船票专属优惠),为打卡消费者送上“打卡+消费”双重福利。活动更创新跨界联动文旅元素:推出静安“夜航”好去处打卡活动,在推荐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等必逛去处的同时,设计打卡集章玩法;以“路易号”巨轮为核心,联动自然博物馆、毕加索艺术馆等推出夜游特色线路;联动SleepNoMore剧场、百乐门LiveHouse、美琪大戏院、《不眠之夜》等周边文化场景,实现夜娱资源深度联动。
另一处入选“夜间经济人气地标”的豫园,则以东方美学打造夜间盛宴,提供食、购、游全方位体验。近期,豫园商城“夏日奇幻夜-国创豫宙漫游季”引爆全城,活动联手B站十大国创IP,将《天官赐福》等国漫角色“搬”进古建筑,首日便吸引15万人次打卡。8月8日,豫园花园将首次开放夜游,以光影为笔、园林为卷,开启“豫享山林”沉浸式文化之旅;结合和丰楼焕新,还将举办“在豫园,大小吃”美食月,以非遗美食为媒介,让世界品味中华饮食的文化精髓。而最值得期待的夜间压轴戏将在明年春节登场——2026马年新春豫园灯会将以《山海奇豫记》之旷野篇为主题,围绕“以梦为马旷野生花”,运用前沿AI技术,呈现一场科技与文化融合的视觉盛宴。
夜间经济的提质升级,离不开政策护航。近期,市委多个部门在前期夜间经济1.0支持举措基础上,聚焦夜间经济人气地标,升级推出10项支持举措(其中新增4项、优化提升6项),全方位为夜间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沉浸式夜游新业态涌现
升级体验留住过夜人群
丰富的文旅消费新业态,是上海“夜经济”繁荣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上海在迈向24小时活力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特色夜间消费供给越来越丰富,沉浸式戏剧、夜间光影秀、特色夜市等成为市民游客在上海深夜消费的打卡好去处。
席卷全国的沉浸式宫廷宴在上海同样热度高涨,其以沉浸式国潮体验为卖点,精准触达年轻人的好奇心。这类体验不仅包含基础的餐饮、舞台表演服务,还提供汉服妆造、摄影服务等附加选择。以在上海开设首店的“叙宴”为例,除了唐代主题的《长安赋》、宋朝系列《汴梁录》等演艺,叙宴近期还结合大热的哪吒IP,在上海推出了哪吒主题的沉浸式餐秀,融合舞蹈、器乐、情景表演与光影技术,让消费者能够以电影同款妆造化身剧情参与者,强化互动体验。另一家全国连锁的“宫宴”在上海餐厅创编了一套《江南郡》节目,演出以春申君初到申城为序,再现其以琴会友、礼贤下士、融入百姓烟火的场景,还原古代江南郡的风土人情。夜色中,食客们愿花数百元赴宴,只为身着古装、化上全妆,化身“佳人才子”,在精心编排的剧目陪伴下品尝“御膳”。不少消费者为这份独特体验买单,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消费经历,形成持续扩散的消费新潮流。
今年夏天,上海还将独创一个日夜皆精彩的沉浸式二次元空间——全球首座二次元“痛岛”。8月8日—10日,小红书REDLAND开放世界冒险岛活动将登陆复兴岛。其间,复兴岛上的8万平方米空间将因地制宜,打造成“翻身时空港”重生试炼”“发呆小森林”三大沉浸式体验区,汇聚超50个现象级游戏与二次元IP。REDLAND还模拟线上游戏,首创了线下开放世界冒险岛的概念玩法。玩家“登岛”后,可自由选择角色身份,领取装备包,触发专属剧情线。结束了日间冒险,连续三晚的EchoProject音乐节将在“翻身时空港”的中心舞台特别呈现,以复兴岛夜空为幕,结合楼体Mapping、无人机编队等,打造360°实景剧情舞台。美依礼芽、宫崎步、小林未郁、Lia等人气歌手将登场带来经典游戏、动漫神曲的原唱演绎。
近日开幕的上海植物园“城市里的自然生态季・树的生命故事”主题系列活动,则引领公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自然之美。生态季期间的每个周末,上海植物园都邀请市民体验自然疗愈生活方式:“一起抱树吧”活动中,参与者通过抱树比赛汲取自然能量;“为树写诗”联动社区、学校征集创作,搭建人与自然对话的桥梁;“暗访夜精灵”带领公众探秘夜幕下的“魔法森林”,感受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丰饶;桌游“蜜”码与“花间酷虫赛”则以趣味游戏解码植物与昆虫的协作奥秘。这些创意十足的科普活动,营造出沉浸式“城市自然疗愈场景”,让生物多样性保护变得更亲近、更有趣,充满生命连接感。
从景区、餐饮到商业空间,这些沉浸式新业态全方位覆盖市民夜间生活场景,为上海夜间文旅注入新鲜活力,更吸引更多游客留宿城市,深度感受夜上海的独特魅力与创新精神。
从168小时不眠的博物馆到360°实景舞台的二次元音乐节,从唐宫夜宴的觥筹交错到树影婆娑中的自然探秘,上海的夜晚早已超越“天黑后的消遣”这一简单定义。它是文化传承的新载体——让千年文物在灯光下讲述新故事;是消费活力的放大器——用政策红利点燃商圈烟火气;更是城市精神的投影幕——将包容与创新写进每一盏霓虹。
2025年的上海之夜,早已不是单一的“夜生活”,而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城市实验,持续探索着人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现实与想象的N种连接方式。
记者:张敏蕾
图:上海博物馆、徐汇文旅、海洛、上生新所、上海辰山植物园、静安文旅
编辑:杨延超
特别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热忱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
推文内容信息供参考,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
邮箱:simonedeb@163.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