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的诞辰日,每到此时,做为北方海洋文化祈福发祥地的塘沽潮音寺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庙会。受疫情影响,过去的三年潮音寺只能山门紧掩,周边街区更是车少人稀。好在大疫不过三(年),随着疫情逐渐消退,619年的潮音古寺又迎来久违的鼎盛香火。
菩萨诞辰庙会繁盛,原因有三
潮音寺观音菩萨诞辰日法会庄严庙会繁盛,究其原因,无外有三。
一是体现在历史。619年前潮音寺就是以敬拜观音为主的寺庙本体,无论是民间传说的众筹还是皇家朝廷的官修,都使观音法号代代传颂,慈航恩泽岁岁延绵。观音菩萨诞辰,信仰者被当做对佛的缅怀,修行者被当作对自身的点拨,而芸芸大众,则是以此做为祈福纳祥的意愿表达。
二是体现在时间。农历二月十九,在二十四节气中正值惊蛰前后,此时万物复苏,生命勃发,人们通过为观音菩萨祝寿祈福纳祥,表达对未来的期盼和祝愿,希望开年大吉,一年好运,这是人性中最朴素的需求。
三是体现在圣像。目前国内三面观音圣像已经不多,随着对露天违建造像的清理,已知就有包括西安终南山的三面观音、保定白洋淀上的三面观音、昭通彝良的三面观音被拆除或迁移。潮音寺前广场的三面观音是目前国内少有的佛教圣像,由滴水观音、宝珠观音、送子观音组成,是潮音寺的标志。三尊观音像高达16.7米,神态慈悲祥和,用花岗岩精心雕刻而成。潮音寺三面观音圣像能被认可保护,体现的一座城市的宽容和温度。该处三面观音圣像与三亚南海108米三面观音圣像一起,成为南北信徒们心中的朝拜圣地。
人们爱逛庙会,尤其是以佛教胜地菩萨诞辰为背景的庙会,为的是参与其中排解凡尘的烦恼,希冀通过敬拜菩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潮音寺内礼敬的信众中,人们祈愿最多的是平安健康,发财降福。但少有人知道,潮音寺中有四尊“财神”最不能错过。
历史上的潮音寺庙会盛况
01 第一尊:观音殿里的观音菩萨
中国民间非常崇信观音菩萨,奉为“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万应之神,在《楞严经》中记载有观音菩萨的发愿“能使求福众生,但持我之名号,与彼俱持无数菩萨名号之人,较量所得福德,等同而无异,是为无畏”,在观音菩萨的发愿中,虽然没有直接说“我愿做财神,帮大家发财致富”但是原词的大意是说,凡向自己求福的人,可获得同样的福德。人世间的福德是以财富为基础的,因此在这里可以说观音菩萨是人们心中地位最高的财神。
潮音寺内的观音圣像为名为鳌鱼观音,观音赤足踏于鳌鱼之上,鳌鱼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动物。相传在远古时代,金、银色的鲤鱼想跳过龙门,飞入云端升天化为龙,但是它们偷吞了海里的龙珠,只能变成龙头鱼身鳌鱼。独占鳌头又年年有余,鳌鱼的谐音应和了世俗大众的富贵想象。
02 第二尊:天王殿里的北方多闻天王
进入潮音寺山门,敬拜的第一道殿就是天王殿,又称弥勒殿。殿内正中供奉的弥勒佛像,背面是韦驮菩萨,一个笑逐颜开,一个不苟言笑。在他们左右就是四大天王俩俩相对,分别称作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持国”意为慈悲为怀,护持国民众生;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增长”意为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天下,护持人民;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多闻”意为以福德知闻于四方。
在传说中他经常听如来佛说法,故名“多闻”。右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银鼠,用于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敦煌壁画里的毗沙门像,画的是他渡海布道、广散金银财宝的故事。
四大天王中名气最大的就属多闻天王,在古代军营中多有供奉,将其作为保护神。《水浒传》中,林冲被发配沧州时,就负责打扫军营中的天王堂。在大乘佛教中,多闻天王还被看作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之一。在道教神话体系中,他还是托塔天王李靖的原型。
在藏传佛教中,有著名的白黄红绿黑五大财神,其中以黄财神为诸财神之首,他主司财富,发愿使一切众生脱离贫困。藏文叫做“诺拉”,翻译成汉文叫做“财神”。黄财神的形象为上身袒露,下身着裙,右手持摩尼宝,象征宝光普照十方,增添众生的福报;左手抱一只大猫鼬(吐宝鼠),鼬的嘴里含着珠宝,象征财宝。右脚踏一只白色海螺,象征着他能入海取宝。通过黄财神与多闻天王的形象对比就可以看出,藏传佛教中的黄财神其实就是大乘佛教中的多闻天王的形象迁移。
03 第三尊:送子殿里的善财童子
在潮音寺的送子殿中,有一尊送子观音像,他的膝下坐着童男童女,童男手举如意,童女握持莲蓬,场景温馨和谐。传说这对金童玉女是观音菩萨身边的善财童子和龙女的化身。都是财富的象征。善财童子的传说很早就有流传,《华严经》就曾记载了善财的故事,民间因为“善财”之名,而把善财童子也看作财神。
善财童子是观音菩萨身边的童男,传说他出生时,家里突然涌现出许多奇珍异宝,因而得名为“善财”,善,就是多的意思。但他不为富贵所束缚,发誓皈依佛门,历经种种磨难后,经菩萨的点化修成正果。
中国社会一直有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当下国家放开生育三胎政策,在逐渐老龄化的社会现实下,膝下能有儿女成双,晚年能尊享天伦之乐,对于许多人来说就是最大的财富。
04 第四尊:护法殿里的东海龙王
在众多的神灵中,能与财神比肩的恐怕就是龙王了。
龙是华夏的图腾。在中国古代,龙王崇拜是重要民间信仰,分布各处的龙王庙就是例证。农业社会靠天吃饭,老百姓最大的盼望就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而龙王的职业就是布云降雨,济世泽民。在潮音寺,就有一尊东海龙王的塑像和牌位,数百年来,人们在敬奉菩萨的同时,作为大沽地区的民间守护神,也一并受到礼遇。
其实,龙王变成了财神,在民间传说中早有流传:“天上最富有的是四大天王,地上最富有的是地母娘娘,海里最富有的是东海龙王。”《西游记》中,孙悟空想找一件趁手的兵器,就去了东海龙宫,还引用了一句谚语“:古人云:‘愁海龙王没宝哩!’”
在山西五台山的万佛阁,供奉的五龙王,俗称五爷,就是人们熟知的“财神爷”,尤其受到商贾人士的膜拜。
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弘扬佛法,印度的“Naga”,即人首蛇身的精怪,由“蛇”而翻译成中国的“龙”或“龙王”。佛典中经常见到龙王阻止佛祖或佛教信徒传教的记载,这些龙王要么被赶走,要么被收服做了护法,在金庸小说中提到的天龙八部其实就是大护法。2015年潮音寺扩建重修,龙王驻守护法殿,缘由于此。
财神的历史与延续
清代传教士绘的《五路财神图》和《文武财神图》
在中国传统民俗中,财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主管财源的信仰。财神和其他神仙不一样的地方是,他并不是一位,而是一个体系。除了潮音寺中提到的佛教财神外,还有道教中的财神、民俗传说中的财神等。在商朝建立之前的华商之祖王亥,春秋时期的管仲、战国时期的白圭、孔子的门徒子贡、越国的相国范蠡、三国时期的关羽、北魏时期的李诡祖;《搜神记》中的赵公明、《封神演义》中的比干、传说中的马灵耀(三只眼的马王爷)、能驱鬼的钟馗都曾被民间尊为财神。
财神作为一种象征财富的吉祥符号,反映了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在财神身上寄托的财富理想。人们既希望得到财神的保护,又希望能致富以提高生活水平,同时也是对公平、公正等品德的宣扬,以及对“礼”和“利”、“益”和“义”等价值观念的平衡。
历史上的关帝庙
在潮音寺外不远处,有着百年历史的关帝庙建筑主体据说已经修复,这是民间信奉的又一处“财神庙”,只是当下仍被铁皮遮挡,不知何时现身于世,人们都在期待着。
历经大疫天灾之后,滨海新区急需采取各种措施拉动经济消费,激活文旅资源,本次政府借潮音寺庙会之机,大行方便法门,抚慰百姓心灵为民众创造财富,这才是最大的财神。
注:文中图片视频来自师友及网络;相关文字参考赵运涛著的《符号里的中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