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酷暑,全国不少地方接连刷新了高温纪录,一些坐拥冷凉资源的城市和乡村,成为了很多人的旅居目的地。位于云南省南部的建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整个夏季平均气温在25度左右,成为了这个暑期的热门旅居目的地。近日,CCTV—2《经济半小时》栏目,聚焦暑期旅居经济,对红河州建水县的旅居产业发展进行了关注,来看建水的《冷资源如何撑起“热生意”》。
旅居是一场沉浸式生活体验,能够静下心来深度体验当地的山川景致、风土人情。据了解,2025年1—6月,红河州接待旅游总人数464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450亿元,同比增长11.29%。全州接待旅居人数40万人、总花费超58亿元。
今年以来,红河州发布了“旅居红河 村长有请”品牌IP,依托“1138”发展思路,以“村长”为纽带,通过政府搭台、意见领袖参与、全民共创打造三级内容共创体系,有效激发全民共创热情,全面盘活、整合与展现红河州优质旅居资源。通过搭建“云居红河·旅居一码通”平台,在重点旅居村落开设“百村百站服务驿站”等“公共服务空间”,并联动各县市针对旅居客出台了涵盖景区优惠、医养服务、住宿优惠、购房补贴、交通出行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措施,为旅居客提供周到细致的暖心化服务,邀请红河旅居者成为红河故事的续写者。
在建水,晨起在古城里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草芽米线,坐上慢悠悠的小火车,一路感受双龙桥、乡会桥、团山古村的古村风情。近年来,团山村深度挖掘古村落、乡村民俗、田园水乡等特色生态文化资源,着力把村子打造成为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美食餐饮为一体的知名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让游客们看见炊烟、听见笑语、感受岁月的温度。
游客们乘着米轨小火车一路从古城走进乡村烟火,穿越泸江烟柳的写意长廊,走进古村。踏着古村的青石板路,抚摸土掌房墙头的斑驳阳光,坐在古梨树下品尝草芽米线,与村子里的阿嬷闲聊,体验充满非遗技艺团山草编,成为团山故事里的一环。
原本在外打工的团山村民陈雄,看到了家乡旅游产业的变化之后选择回到家乡成为创业者。他把家里的老房子改成民宿,接待四面八方的游客;今年又开了一家咖啡店,将现代与传统完美融合。他说:“这些远道而来的旅居客,不仅给建水带来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想法、新创意。游客建议我在改造老房子的时候修旧如旧,保持原貌,让百年古村的味道得以保留。民宿和咖啡店的生意都还不错,让我实现了年少时的梦想,不仅可以陪在父母身边就挣到钱,还能通过自己的故事把家乡推广出去。”
建水禧园酒店负责人王策在发现游客不再执着于打卡景点、地标,更看重旅游的深度与质感之后,将原本的传统酒店转型为一个管三餐、管住宿、管游玩的旅居酒店,为游客提供定制化服务,收获了众多好评,酒店生意也得到了提升。“自从做起酒店旅居,我们的平均入住率保持在80%—90%之间,暑期以来都是爆满。同时我们提供了旅居管家服务,管家根据客人需求制定出游线路、推荐当地美食,陪同游客出游并对景区作一些讲解,为游客提供贴心服务。”王策介绍。此外,在禧园酒店还能品尝建水特色的汽锅宴,除了国宴名菜汽锅鸡,还有汽锅豆腐、汽锅虾等各类美食,精心烹制的各种美食在汽锅的熏蒸下,保留了食材的本鲜味。
从短游几天到居住数月,很多游客把自己从过客变成了新村民。建水碗窑村,3000多名旅居客留在了这里,成为了新建水人。紫陶从业者姚云华2024年4月来到建水,被这里的环境感染之后,他直接就找房子签了10年的合同,一边做陶,一边享受这里的生活。“建水的环境安静中也有人气,文化气息浓厚,符合我对生活工作的要求。”他表示。
从旅游到旅居到定居,今年上半年,建水共接待旅居游客7.65万人次,实现旅居花费11.09亿元。越来越多的旅居客带着向往涌入建水,住进古城小院,晨起品茗,午后漫游,暮时观霞,大板井打水,古树下闲聊,成为了新的建水人。
文丨孙思漫
图丨红河文旅
编辑丨杨燕婷
审核丨李元
运维 |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各位小伙伴,红河文旅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读者朋友积极来稿哦!
投稿邮箱 : hhlysck@163.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