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酷暑难耐,唯有昆明凉爽宜人,特别是西山风景区,真是人间天堂。
华亭寺位于西山半山腰,可坐大巴,也可以爬山,莫约三公里,无难度。

华亭寺钟楼

天王殿

哼哈二将的降魔杵都突出建筑来了
这里真是一个超大的穴场,无论是拜佛还是散策、爬山,或者是想一个人静一静,我都负责任地极力推荐——云南人都不一定知道,同时保证你绝对不会后悔!

皆大欢喜弥勒佛

放生池

大雄宝殿
华亭寺钟楼兼山门,进入后眼前是一个巨大的放生池,沿着池四周都是建筑物,一时间不知道往哪里走才对。
这里依山势而建,但并不是传统的坐北朝南,而是坐西向东,且中轴线和山门不在一条线上,所以才有些找不到北。


八功德池
华亭寺始建于元朝元延祐七年(1320年),初名圆觉寺,明景泰四年重修后并更名为华亭寺,是当地最大的寺庙之一。
天王殿是开放式的,没有后墙,显得格外明亮和宽敞。穿过天王殿,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以八功德池为中心,四周种植了很多古树,几百年以上树龄的罗汉松、银杏、梅花、茶花等花木,这些树木株株都极具神韵,相信不同的季节,就有截然不同的美。


三圣像
五百罗汉像之一
五百罗汉像之二
大雄宝殿是西山最大的殿宇,内供奉三圣像,两侧塑有五百罗汉,形象生动,层层叠叠,让人想起小西天的悬塑。
殿内幡幔叠垂,宝盖生辉,殿外琉璃碧瓦,映日漾光,配上大殿前檐悬挂“清净庄严”、“山高海深”等匾额,肃穆庄严,再加上茂密的百年古树,将院落衬托得如同一幅动感的古画,真让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大殿墙壁的雕花
经幢

碑文

查了一下资料,据史载这里最初为大理国鄯阐侯高智升的别墅。此后,高氏后代高贤、高政二兄弟一日来游,恰遇“众芳竞艳、繁花锦簇”、“仰睇碧空,宵云谒谒,状如华盖……”, 二人以为此系华祥高照,乃命名“华亭”。
不敢和侯爷攀比,但我相信此时此刻的心情应该是一样的,如果是花开时节,保证你来也有一样的感觉。

藏经楼
虚云禅师监制的千僧锅
天王殿门的楹联乃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做: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柱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真不得了,大文学家不光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气吞山河之势,也有“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的细腻入微之情,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幅图画的意境并不止于大雄宝殿,而是贯穿了整个寺院,这里到处都是栏杆,随处都能成为倚栏人,任何一个地方都在图画中。
放生池对面的雨花台,是一个很大的亭子及走廊,后面的正红色的墙壁和绿叶,让人莫名其妙想起了远在几千里之外的京城。
到此做甚

雨花台

坐在这里的人不多,年龄跨度却很大,大家都静悄悄,没有大声说话的,四周飘出一丝禅意,有缘者一定能捕捉到。
真的羡慕本地人,在这样凉爽的夏天,在如此优雅的环境中,可以轻松拥有这一刻。
真好!
五百罗汉堂

僧人生活区

非常喜欢这个字体的心经
民国7年(1918年),虚云禅师到华亭寺做住持。其后募款再次大修华亭寺,工程持续了五六年。
虚云禅师(1840-1959),俗姓萧,是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他一生历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120岁圆寂。其部分舍利供奉在华亭寺的虚云禅师舍利塔。

虚云禅师舍利塔

绕塔三周,突然想起禅师圆寂前留给人们的一个字:戒。
不知道禅师希望人们戒掉什么?这个答案可以有很多,根据每个人年龄的不同、性别的不同、认知水平的不同、社会地位的不同等等,都不同。
一生受尽磨难的禅师,回首自己人生时曾经说过:“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是的,磨难和无常,才是生命的本质。

“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