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瀚海无人烟,最孤独城市有网连。
地处柴达木盆地西缘,被羌塘、阿尔金、罗布泊三大无人区环绕,这便是被称为我国的“最孤独城市”——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
这里也是通甘进疆入藏的咽喉要道。青新公路、青新铁路贯穿全境,青甘大环线穿过此地,也因此见证着旅人来来往往。
凡有人烟处,皆有通信塔。在瀚海一般的戈壁里织就一张可靠的通信网络,真的太难了。
“距离就是最大的问题!”黄寿林是海西州铁塔的通发部主任,茫崖市的通信建设历程想起便是心酸。
犹记得冷湖镇的东坪油田基站,建设时正值冬天。基站施工前,仅是物料运输就已耗费了大半个工期:用于基站地基的砂石,从300公里外的茫崖市砂石厂运过来需要一天;机房里的蓄电池组来自海西州公司仓库,距离600多公里,用了三天。还有大型挖机、钢材等运抵,都是历经了漫长的等待。
茫茫戈壁上,凛冽的寒风裹挟着风沙,强烈的紫外线让人不敢直视。施工人员紧锣密鼓地忙碌着,打基坑、回填、立塔、安装设备......一座35米的一体化塔房基站耗时一个多月终于建成了。
然而,基站开通还需要更长的时间,这片辽阔的大地同样给运营商的光缆布设带来了距离难题。
东坪油田基站的建设,只是茫崖市通信网络覆盖的一个缩影。距离远、气候环境严酷、生态区保护限制、建设维护成本高昂等诸多因素,导致茫崖市通信覆盖远低于内地城市。
行政区域面积达4.99万平方公里的茫崖市,相当于3个北京市大小,常住人口却不足2万人。2014年以前,全市的通信基站仅有104个。随着“恶魔之眼”艾肯泉、翡翠湖、315国道U型公路、冷湖火星营地、黑独山等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信号孤岛的问题也开始显现。
“越是边远的地区,越能体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通信网络建设更是如此。”黄寿林说。
2023年5月,青海省政府下发《关于协调加密茫崖市境内国省道沿线通信基站的建议》,海西州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支持性文件;在省通管局、海西州通信办的指导下,铁塔公司统筹三家运营商需求,推动电信设施共建共享及电信普遍服务项目落地......“信号满格”正在成为茫崖新的风景。
沿着315国道往艾肯泉景区方向驶去,从荒凉到斑斓,就像手机信号标识闪烁的渐变。
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辆车整齐地停放在游客服务中心,一座今年初新建的35米高电信普遍服务基站矗立一旁,和景区观光车一样,对一批批游客迎来送往。
“景区的游客量比较大,建立高塔能保证更广的信号覆盖范围,也便于后期扩容。”海西州铁塔茫崖区域经理陈志航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基站完全由太阳能供电,充分利用当地日照时间长、强度大的特点,既节约了引电成本,也更符合茫崖的生态保护发展要求。这类基站在茫崖通信基站总数里占了一半以上。
顺着步道往艾肯泉中心走去,老远就能听到游客大喊,主泉“恶魔之眼”里涌出的水循着声量起起伏伏,一旁的游客们叫好的同时也不忘用手机记录分享。头顶的三五架无人机恣意在高空俯瞰盛景......信号满格下,孤城不孤。
正因为太地广人稀了,“我们要让每一座塔都能充分发挥价值!”黄寿林介绍,景区的基站两年内基本都能实现三家运营商100%共建共享。此外,在一些开阔但地势较高的位置,则改建18米高的拉线杆塔,利用地形高度补差来满足信号覆盖,节约建设成本。
截至2025年5月,茫崖市新建基站98个,其中电信普遍服务基站36个,信号覆盖率从30%提升至85%,切实打通了通信服务“最后一公里”。
茫崖的孤独“网”事开始热闹起来了,可通信人的建设往事略显沉默无言。
“在这个地方扎根,你得耐得住寂寞!”这是茫崖老一辈的建设者、守护者们的深刻体悟。
对26岁的陈志航来说,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先后在海西州天峻县、茫崖市的两年基层经历,枯燥却繁忙。比如夏天上站时被蚊子隔着衣服叮了好几个包,冬天时驱车几十公里去清扫太阳能板上的积雪,连续阴天导致基站断电被客户电话“轰炸”......总有些片刻也会羡慕内地的“繁华”。
“但是总要为自己找到一些坚守的意义吧,说建设家乡这样的话太大了。”
陈志航回想起那些建设往事:2023年有个自驾者穿越无人区失联,最后是靠着接收手机信号的基站位置才被成功营救;2024年共和县石乃亥镇发洪水,导致6人遇难,如果多建几个基站,再扩大一些覆盖范围,是不是这几个村民就能更早被营救?2025年,胭脂山景区有一天接访的一万多名游客用的信号来自我建设的基站......
今年6月,他刚刚在代尔森牧委会的牧区确定了一座新的电信普遍服务基站的选址和建设方案,村书记拉着他热情地问道:你们能不能多建几个站?能不能建的高一点大一点?
“这些时候我会觉得我在做一些特有意义的事儿!”陈志航说。
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华。或许,对茫崖市发展如此,对这里的守护者们亦是如此。
作者:邸雅婷
编辑:刘尧
初审:刘孟瑶
复审:杜燕鹏
终审:蒋水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