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嘛掉!”
7月以来,这句方言突然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火了。
配合这句方言一同出现的镜头,则通常是焦香的烤鱼、滋啦作响的烤串、畅饮的啤酒。连通着中干河和老通扬运河的三水之环,更是在夜色中流光溢彩。
可谓万种水乡风情,撞碎在一座苏中小城的夏夜晚风之中。
而这里,正是坐拥溱湖湿地公园、溱潼古镇和古罗塘旅游文化景区等众多热门景点的江苏泰州姜堰区。以上画面,则出自姜堰区举办的2025美食嘉年华活动“姜湖宴之堰上盛夏”。
姜堰区举办的2025美食嘉年华活动“姜湖宴之堰上盛夏”
按理说,暑假期间,各地文旅相应做一些活动,尚属常规。但姜堰的特别之处在于,“姜湖宴”真正做到了“政府搭台、市场唱戏”,实现“零政府财政投入”,第一个月就带动直接营业额超110万元,截至目前已超过150万元,还在网络引发一众“自来水”好评。
“零投入”撬动百万市场,姜堰做对了什么?答案令人好奇。南风窗与姜堰区深入聊了聊,找到了一些独特秘诀。
但在探索这个问题之前,这件事最让人刮目相看的,还有一点,那就是一个大众印象的颠覆——几年前,“苏超”还未面世之时,互联网曾出现过一番大争论,议题是:“江苏没有夜生活。”
彼时,很多人疑惑,经济发达的包邮区,离魔都上海最近的邻居,为何一到夜里,就变得静谧?有人条分缕析,认为江苏富得过于均衡,城乡收入差距小,因此以城区娱乐消费为主的夜经济反而在江苏行不通。
但今年显然不一样了,第一个引爆网络的大型赛事活动,就是出自江苏的“苏超”。一瞬间,江苏人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把经年累积的“恩怨”直接摆到台面上,进行“十三太保”大PK,这反而让江苏的消费文化得到了全方位的升级。就这样,夜江苏,悄悄来了。
姜堰的“姜湖宴”伊始,也是为了承接“苏超”的“流量”。但另一方面,姜堰本身就是旅游潜力股,每年清明的溱潼会船都会吸引全球友人齐聚喜鹊湖畔。这次更是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在灵感的巧妙点拨、政府的及时响应、市场的热烈参与之下,“出圈”也就不意外了。
姜堰这座“宝藏小城”,终于在更多季节,被更多人看见。
必须接住这波流量
江苏今年很热,不止是气温意义上的。
根据7月30日发布的最新数据,“苏超”前六轮,为江苏的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个场景,合计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同比增长42.7%。
在这场消费盛宴中,以“南京盐水鸭”“泰州早茶”为代表的地区美食,冲向搜索量高位。
事实上,江苏的美食一直久负盛名。但像这样,集中、协同地形成规模效应,在公众视野中引发广泛关注。可以实在的说,自乾隆下江南以来,类似的机会并不多。然而,在近几年文旅热的地域角逐之中,美食往往都是最为关键的吸引力因素。
因此,有了这天赐良机,江苏的13个地级市,当然卯足了劲推广。而姜堰虽然只是泰州的市辖区,也很好地抓住了这一机会,成为这股消费热潮的生动缩影。
当然,姜堰的美味,其实早就不算冷知识了。
立秋已过,中秋就不远了,又是吃蟹的季节。很多人都知道江苏的蟹好,尤其是阳澄湖。但只有老饕才知道,“南闸北簖”,阳澄湖的大闸蟹固然鲜美,若是没有尝过姜堰溱湖的簖蟹,也是人生一大憾事。
溱湖簖蟹
簖蟹膏黄饱满、肉质鲜甜,是极具姜堰特色的时令珍馐。除此以外,娄庄烤鱼、梁徐牛肉、大伦羊肉、三水菌菇、淤溪香藕......仅是罗列菜单,便足以令人食指大动。
早在“苏超”火热之初,姜堰就在筹划怎么接住这波“大流量”。他们注意到,江苏“十三太保”的名号,是这次“苏超”最出圈的元素。而特别凑巧的是,姜堰也正好有十三个镇街,十三个镇街又各有自己的招牌美食。
因此,姜堰决定提供一个平台,大家聚在一起看球赛,看完球赛了,没过瘾,自己也可以PK,把姜堰自己的“十三太保”,聚集在一个“姜湖宴”里,比学赶超。
结果,“姜湖宴”“一呼百应”,效果出乎意料,线下一度出现抢不到座位的火热场景,线上直播互动超2千万人次。
“姜湖宴”举办期间,溱湖湾旅游度假区的接待量同比增长36.7%,“姜味食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系列农副产品销售额7月份当月环比增长达123%。
烧烤摊位老板钱存会告诉南风窗,活动带来的销量很可观,与平时相比最起码增长了三四倍。他发现,虽然消费者大部分都是姜堰周边的,但也有很多扬州、南通的市民,通过刷短视频,专程过来体验。
而且,十三个镇街的美食PK,让大家都信心满满,跃跃欲试,全方位展示推介各自的美食文化、人文风情、特色产业。“太热闹了!”钱存会难掩兴奋。
一环扣一环之下,姜堰本打算将“姜湖宴”作为暑期特别活动,在8月8日就鸣金收官,没想到,越临近计划结束日期,人气就越持续高涨。
姜堰当即作出决定,继续举办。“什么时候画句号,应该是我们的消费者、我们的游客,来说了算。”
“姜湖宴”是怎么诞生的?
“姜湖宴”这样的好点子,到底是怎么诞生的?
据了解,姜堰一直在打造“活力姜堰”的品牌。然而,如何真正点燃城市活力,尤其是吸引年轻人,并非易事。
随着“苏超”把开赛时间从下午调整为晚上,一个很好的夜经济窗口也出现了。
现在出圈的“姜湖宴”核心举办地,滨河风光带“三水之环”景观桥东北角,其实本来只是城投公司的一个闲置地块,“不太显眼”。姜堰本想在这里打造“青年之家”,为年轻人创造一个消费、运动的新场景,但年轻人到底会不会喜欢?大刀阔斧地建设完了,后续生命力会不会不足?
“姜湖宴”核心举办地,位于滨河风光带“三水之环”景观桥东北角
为了避免成为昙花一现的“面子工程”,姜堰决定,要用市场化的思维去探索,将运营前置,先举办一些主题鲜明、互动性强的特色活动,来进行精准的市场调研和运营的预演。
主办方在开创意会的时候,有人提了这么一句话——“嘛掉!”,气氛瞬间就燃了。在苏中方言里,“嘛掉”是干杯的意思,还可以衍生为“战胜”“赢”。
这句话极具感染力,完美契合了看球赛的热烈氛围、夜市集市的欢聚场景,还有这一股拼搏向上的精神,与“活力姜堰”的品牌内核高度一致。
在苏中方言里,“嘛掉”是干杯的意思,还可以衍生为“战胜”“赢”
一个将地方文化、体育激情与夜市经济相结合的“姜湖宴”概念,就此破茧而出。
创意有了,效果如何?在“苏超”泰州队与宿迁队比赛的前夜,泰州“凤凰城”球迷会受邀来到“姜湖宴”现场。球迷们在此聚餐畅饮、为球队呐喊助威,还有专属RAP,“嘛掉”之声此起彼伏。
这个夜晚,闲置的空地,直接变成了激情澎湃的“第二现场”,让决策者们看到了年轻人聚集、消费的旺盛活力与巨大潜力,为持续打造的“活力姜堰”注入了新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姜堰也非常“拎得清”,要激发市场活力,光靠政府“喊破喉咙”是没用的,还得靠市场的良性循环。
在这次“姜湖宴”里,政府只负责“搭台”。核心是营造安全、有序、有吸引力的整体环境,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管理服务、强化宣传推广,降低市场参与门槛和经营风险。
而市场主体负责“唱戏”。项目的核心运营环节,包括摊位租赁招商、特色活动组织、餐饮服务提供、现场精细管理等,完全交由专业的市场主体独立承担并进行投资运营。
虽然政府不参与具体的市场流通环节,但通过政府的集中化组织,也将原本分散、难以统计的“舌尖经济”,精准汇入了同一个数据库,实现数据统揽。联动农业、文化、体育、旅游、商贸五个领域,把聚集起来的人气,发挥到了最大化的效果。连公安的反诈宣传,也巧妙地和现场融合了进去。
“苏超”用一张球票,点燃了一个省份。而姜堰,用一场“姜湖宴”,展现出了一座“宝藏小城”的精华。
姜堰,四季都好看
一个好的流量节点难求,最终要实现长足的发展,还得要靠可持续的内生实力迸发。
当南风窗问及,“苏超”结束了怎么办?姜堰区表示:“源于‘苏超’,但不能终于‘苏超’。”要让“姜湖宴”的热度超越赛事周期,姜堰深知,必须持续注入新活力。
其实,早在今年3月,“苏超”还没成为大爆款之时,姜堰就已经发布了《姜堰区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版。这份措施的核心,正是系统性地规划如何将旅游热度贯穿四季,构建完整的、全年无休的旅游体验链。
多种多样的金点子,也在持续迸发中。
比如,姜堰打算将目光投向本地市井,发掘自带流量和故事的美食推荐官。娄庄的烤鱼摊主老曾、梁徐的牛肉摊“花姐”,都很有人气,正是姜堰自己的“民星”。
姜堰还计划引入一些更新潮的玩法,比如NPC互动打卡点,推出类似“银票”“代币”的游戏化消费券系统,探索跳蚤市场、微诊所、露天电影。
通过这样一些系统性的玩法塑造,姜堰将被整体搭建为一个大型的、充满互动乐趣和烟火气的沉浸式生活场景,让游客深度体验当地文化魅力。
除此之外,姜堰区政府虽然是负责搭台,但也没有缺席。“月光政务”也将进驻市集,解决市民“上班时间无法办事”的痛点。
近几年来,在姜堰的旅游数据之中,来自中西部的游客数量在增长,他们是被姜堰独特的水乡文化所吸引来的。因此,水韵姜堰的特色,也要持续坚持和优化。
当然,长三角仍然是最重要的客群来源,自驾游姜堰,也成为了该区域的风潮。今年3月的上海推介会上,现场制作的明前螺蛳、鱼圆引发排队热潮,组织者连夜赶回姜堰加运原材料,也有力证明了姜堰美食在上海市场的强大号召力。
未来,姜堰还计划推出银发康养、亲子研学等一系列新的定制产品。“我们在不同季节打造不同体验。”姜堰区表示,“春看会船、夏日戏水、秋品美味、冬寻年味。”
今年以来,从历史悠久的溱潼会船,点亮春光,到创新好玩的“姜湖宴”,激活夏夜。其实细看下来,姜堰的秘诀很简单:那就是,让人成为真正的主角。
8月,姜堰的阿派朗创造力乐园也将开园了,活力持续迸发,亮点月月更新。
春天和夏天都如此精彩,秋天的丰饶,就在眼下。
你,确定不去姜堰看看吗?
作者 | 张来
统筹 | 文芳
视觉 | 顾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