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2025年上半年,汕头经济加力走出“调整期”,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最为积极的信号来自人流、物流等微观主体持续保持韧性与活力,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即日起,南方+汕头频道推出《微观汕头半年报》栏目,带你直击经济一线“脉动”。
回顾以大型烟火启幕的2025年,汕头的文旅市场创造了多个精彩瞬间:超600万游客在汕头感受地道“潮汕年”,大型英歌嘉年华展演规模空前、元宵灯会燃动小公园街区;“平均每月一场演唱会”持续上演,海滨长廊音乐会营造出独特的海滨城市氛围。
上半年,汕头文旅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根据初步综合测算,今年上半年汕头接待游客约3646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0.5%。综合旅游收入约419.2亿元,同比增长约14.5%。
2025的“上篇答卷”,汕头文旅市场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深层次等特点,为游客们带来更加具有“潮味”的旅游体验。
汕头市旅游协会秘书长陈国柱向记者透露,来到潮汕地区的游客,基本冲着几个游玩的点:赶海、美食、海岛风光。“带老人出游的家庭多有体验潮汕民俗文化的要求,比如看英歌舞、潮剧、体验工夫茶、红桃粿制作等活动。”
从陈国柱所描述的游客游玩偏好与需求中可以看出,潮汕地区文旅市场有着鲜明的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特色元素吸引着不同需求的游客纷至沓来。
非遗进景区,“潮味”深体验
每逢节假日,英歌舞、潮剧、舞龙、舞狮、二十四节气鼓、龙虾舞等各类潮汕民俗表演便在小公园轮番上演。以李家教拳系传承中心设立的“非遗驿站”为例,每逢节假日或每月不定期,他们便在驿站、番客街和中山纪念亭旁开展非遗演出活动,2024年以来已演出50余场。
非遗进景区,无疑是这些年助力小公园开埠区进一步打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品牌的重要举措。
而潮汕英歌舞等民俗表演的持续“出圈”,也极大地推动了“非遗+演艺”文化旅游模式在汕头的蓬勃发展,拓宽了非遗文旅的新空间。
今年七月入选“广东‘避暑’乡村消费领域十大代表性项目之一”的绿梦生态园,在节假日期间,也常态化举办英歌舞、舞龙、舞狮等潮汕地区传统的优秀历史文化活动。
上半年,各景区通过节庆活动、非遗展演、街区焕新等多元形式,推动景区客流与消费双增长。其中,小公园开埠区旅游区接待游客超过497万人次;中山公园游客接待量达62.7万人次;绿梦欢乐世界接待游客45万人次。
文旅经济保持热度,交通的数据同样亮眼。上半年,全市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分别增长2.7%、11.9%。汕头站人潮涌动,南澳大桥车流不息,广场轮渡大排长龙……交通网络正勾勒出全新的城市文旅版图。
全长33公里的网红公路南澳环岛公路是岛上最火爆的旅游“动脉”,许多游客选择以自驾游的方式漫游南澳岛。1-6月,南澳累计入岛人次648.45万人次,同比增加41.63%;累计旅游综合收入约27.19亿元,同比增加53.3%。
演唱会出圈,夜经济赋能
如何变“流量”为“留量”,转“人气”为“财气”呢?
汕头从两方面发力,一手打造“爱乐之城”,一手激活美食“夜经济”。
2023年6月,汕头体育中心迎来首场演唱会,拉开了汕头举办演唱会的序幕。两年来,秉承着“每月至少一场演唱会”的宗旨,汕头相继举办了28场演唱会。
演唱会也成为点燃城市消费的“一把火”,激起了旅游、餐饮、住宿、交通一连串连锁反应,带动汕头文旅经济的发展。
借演唱会的“东风”,汕头文旅联合多家酒店、民宿、餐厅推出潮汕游套餐优惠,让乐迷们“跟着音乐去旅行”。以“音乐+旅游”为特色的演唱会经济成为拉动汕头消费的新引擎。
而以餐饮夜市为代表的“夜经济”,也让市民生活越“夜”越精彩。家门口的夜间集市、美食街的丰盛潮宴、海岸边的几盏茶,藏着汕头这座城市的民众最朴素的幸福味,也进一步推动了消费扩容升级。
例如,以“烟火气、开放性、生活化”为标签的龙眼南路,集合了各式各样的潮汕特色美食,便是来汕游客探寻潮汕夜生活的好去处。
以美食闻名的汕头,以丰富的潮汕美食助力夜经济,让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城市活起来。数据显示,上半年汕头的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人数增长25.2%,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长6.1%。
下半年,汕头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承办城市之一,将持续发挥“文商旅体”融合效应,打造“吃住行游购娱”服务链,做强汕头特色文旅。
南方+记者 陈斐仪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陈斐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