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轻抚过蘑菇石的轮廓,土家阿妹的织锦梭子在晨光中划出优美弧线。2025年夏季,在成功申遗7周年之际,梵净山脚下的铜仁正以“山顶赏奇景、山下养身心”的旅居新模式,吸引着追求慢生活的都市人。
近年来,铜仁市立足梵净山的自然禀赋,以“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为发展目标,以“世界级康养旅居目的地”为定位,围绕健康养生、旅居养心、康体养老,不断推进旅游产业迭代升级,书写“两山”转化的新篇章。
梵净山下云舍村民宿集群(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葛永智 摄)
自然馈赠的养生秘境
“真是大自然馈赠的养生秘境!”7月5日一大早,在梵净山的登山古道上,广东退休职工李卫华一边漫步一边感慨:“空气特别好,白云就像在你头顶上飘。”
李卫华拍了许多视频和照片,家人群和朋友圈。在他的眼里,夏日的梵净山,溪水清澈,郁郁葱葱。目之所及,山峦叠翠、云雾环绕,仿若置身天空之城。
武陵最高峰梵净山,集自然珍宝与文化瑰宝于一身,是一方生态净土,是一座文化灵山,也是贵州最独特的一个地理坐标,原始森林覆盖面积达97%,素有“人间仙境”和“天然氧吧”美誉。
背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铜仁市近年来按照“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
依托梵净山生物圈保护区、中南门历史文化街区、苗王城、石阡温泉四大载体,构建“山地康养-文化沉浸-乡村度假”三维产品体系,带动实现旅居、群众、景区三方协同发展。
此外,立足海拔500至2572米的梯度差,铜仁推出“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温泉”的全季候体验——在这里,游客用溪水洗净都市疲惫,这座曾困于大山的黔东山城,正成为全球旅居者的心灵原乡。
游客在侗乡风情园康养民宿前合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葛永智 摄)
产业创新的心灵栖居
就要回广州了,李卫华很是不舍。今年将近2个月的梵净山生活,成为他老两口的幸福时光,他拍下了山顶的日出日落,也看遍了山上的每一处花景。
从旅游到旅行,再到旅居,李卫华在铜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这也是铜仁市“群山之心”民宿打造的初衷。
群山之心坐落在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白杨坪寨子,距离梵净山景区大门仅7.4公里,满足了一波又一波游客对于旅居生活的期待。
在这里,晴天可远眺梵净山标志性景观红云金顶,雨天则云雾缭绕,宛若仙境。同时还可以体验颂钵疗愈、户外森林冥想、农耕体验、山野行禅、村寨徒步、亲子游学、营养食堂等深度康养项目。
民宿不仅是寄托心灵的驿站,更是撬动旅居产业发展的有力支点。
铜仁市依托梵净山旅游品牌,把民宿作为撬动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切入点。坚持特色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思路,引进区域或全国性民宿知名品牌企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民宿品牌体系。
“心安,旅居新选择。”杨洪霞是辽宁大连人,在她的努力下,一家名为“迎晓山居”的民宿落户梵净山。“迎晓就是迎着东方破晓,向着光明。梵净山空气负氧离子多,这里的温度湿度非常适合旅居康养,适合慢游。”
推进民宿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铜仁市坚持特色化、多元化思路,推进民宿产业与乡村旅游、露营基地深度融合,探索“民宿+景区”“民宿+农庄”“民宿+民俗”“民宿+露营”等复合型旅游发展方式,实现民宿产业从单一的住宿向拥有多元空间的综合体逐步转型。
同时围绕康养疗愈、旅居养心,铜仁逐步打造“慢生活”民宿集聚区,布局了川上语、梵尘七舍、行驿揽月台、歇山静舍、梵净山居等一批生态旅居主题民宿。
数据显示,目前铜仁全市有精品民宿144家,其中五星级民宿7家、四星级民宿11家,初步形成了以梵净山民宿集群为龙头,以市县城区和主要景区为依托的民宿区域联动发展良好局面。
游客在《云上江口》拍摄地云舍璞居游玩(黄烈广 摄)
政策护航的旅居时代
每逢冬季来临,不少老人就开始打点行装,像候鸟一样飞往温暖的南方城市躲避严寒;到了夏季,清凉的避暑胜地则是他们旅游度假的首选。
在我国众多城市中,旅居、康养早已被纳入了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之中。
“如果你喜欢旅居,欢迎来铜仁!康养旅居,疗愈身心!”在今年4月铜仁市举行的夏季旅游新闻发布会上,铜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杨红军向全国游客发出邀请。
去年,省人民政府批复《铜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赋予铜仁“贵州绿色宜居山水城市、武陵山区域中心城市、国家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世界级康养旅居目的地”的科学定位。
紧扣世界级康养旅居目的地发展之需,铜仁市用好用活自然和人文资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
旅游景点串珠成链。重点推进梵净山鱼粮溪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梵净山太平河旅游度假区、梵净山康养旅居集群等重点旅游项目,优化提升环梵净山世界级旅游景区公路,构建快进慢出的路网布局,推动沿线及周边景区景点串珠成链,打造“一步一景”的生态风景道,推动“山上山下山外、东线西线环线”与“大梵净山”协同发展。
交通网络突破瓶颈。进一步畅通国际国内旅游通道,加快铜仁凤凰机场航空口岸、德江机场、铜吉高铁建设,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积极培育东南亚、韩国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国际国内航线。
区域合作协同发展。联动“黄小西吃晚饭”和凤凰古城、张家界等省内外重点景区,优化“支支串飞”“小车小团”等交通服务,着力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黄金线路。
人才培育注入活力。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的旅游服务人才,提升民宿经营者和服务人员在接待礼仪、客房服务、餐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素养,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贴心的服务。
7月4日,俯瞰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景区老金顶云雾美景(李鹤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葛永智
一审/屠琪
二审/郎艳林 周芸吉
三审/吴文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