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的晨雾还未褪尽,赖石山已被风揉碎成一片流动的诗。3200米的云端之上,赶集的人就这样循着风的指引而来,把热闹搬到了这片溪北大草原。

开着小货车的商贩伴着露水往深处去,车厢里的高山老火腿裹着油纸泛着油光,开花洋芋装在口袋里圆滚滚地挤着,表皮还沾着故乡的泥土;蹲在路旁的蓝布褂老人,面前摆着各类中草药和烟叶,满满当当,倒也算得上琳琅满目。人们在草原上支起帆布帐篷,凉粉、炸洋芋、卤味、烧烤……各色小吃依次排开;一旁的日用百货摊摆着针头线脑、搪瓷碗盆、竹笠背篓,农具区的锄头、镰刀擦得锃亮,服饰摊上蓝布褂、绣花鞋随秋风轻晃,还有崇溪镇特产“云上飞雪”羊毛被、羊毛毡、羊毛帽摆放得整整齐齐,与巧家小碗红糖、马树红毡等非遗手工艺品一同陈列,深受大伙儿的青睐。

随着日头渐高,草原上的烟火气愈发浓烈,最勾人的莫过于灶台上翻腾的滋味。当一大口黑黢黢的铁锅架在石头灶上,咕嘟咕嘟冒着泡,全羊汤锅的香气漫过帐篷,更是引得人脚步发轻。只见掌勺的大叔挥着木铲翻动着锅里的肉,油星溅在火塘里,腾起细小的火星,与天上的流云遥遥相望。卖米线的嬢嬢熟练抓起米线,手腕一抖便精准投进锅里,铁勺在调味罐间游走,生抽、香醋、花椒油依次落下,香气一飘,立刻又引来几个踮脚张望的路人。还有人蹲在灶边烤洋芋,把圆滚滚的洋芋埋进牛粪灰烬里,等表皮烤得焦黑时掰开,金黄的内里裹着泥土的甜,热气腾腾地扑在脸上,连鼻尖都沾了层暖融融的烟火气。

山风携着清冽的凉意漫过周身,恰好成了天然的避暑屏障。游客们踩着松软的草坪往高处去,风电场的叶片转得悠然,将流云切成一缕缕的,落在远处大山的轮廓上。有人铺开野餐垫,悠闲自在地坐看半细毛羊在不远处低头吃草;有人举着风筝在放肆奔跑,线轴在手中转得轻快,风筝翅膀迎着阳光闪着细碎的光,连风都带着它的影子在草地上轻轻跳跃。摄影爱好者举着相机追光影,云隙漏下的阳光忽然铺满草场,把风车的影子拉得老长,连石缝里的野花都亮得晃眼。孩子们攥着刚买的麦芽糖,追着卖气球的小贩跑,彩色气球在风里晃晃悠悠,与他们银铃般的笑声一起,凑成了最温柔的模样。

午后的风里飘着歌声,临时搭起的舞台边聚满了人。社区文艺队的歌舞表演精彩纷呈,孩子们挤在最前排,跟着节奏拍着手,小脸蛋被太阳晒得通红。不远处的空地上,民警们正在开展反诈宣传,藏蓝制服在人群里格外醒目。年轻警官拿着传单给老人讲解,“陌生电话可千万别信哦,中奖消息多数是骗局。”话里带着乡音,把“刷单陷阱”“冒充客服”讲得明明白白。

晚风渐凉时,集市的喧嚣慢慢淡了。游客们提着红糖、菌子,把野花别在包上,脚步里带着满足的轻快;商贩们开始收摊,折叠桌椅碰撞的声响里,还夹杂着“下次再来”的道别。有人回头望,风车还在转,石缝里的草还在摇,它们都在等,等着下一次的欢聚,再与远道而来的人,续一场心照不宣的重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