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博物馆里,文物不再是玻璃柜中沉默的标本,而是被讲解员娓娓道来的城市故事;图书馆内,书香跨越年龄界限,从孩童的绘本剧场飘向银发族的读书分享会;群艺馆中,版画不再是静态的展览,而是能让观众亲手体验的创作乐趣……在荆门,公共文化服务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融入百姓生活,这背后,是该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强素质:淬炼服务“真功夫”
“作为博物馆讲解员,不仅要懂文物,更要懂城市。”在荆门市博物馆年轻干部成长班上,宣教科马洁菲的感悟道出了文旅人的共同追求。8月上旬,该市文旅局组织的“五位一体”年轻干部成长班(集中授课+分组实训+课题攻关+研讨交流+平台历练)开讲,128名年轻干部沉浸式学习,从政策解读到实践技巧,从应急处理到活动策划,全方位提升综合能力。
这样的“充电”场景,在荆门文旅系统已成常态。荆门市图书馆开设“人人讲业务”讲堂,馆领导带头分享“文旅融合下的服务创新”,部室主任详解“少儿服务体系构建”,让每个岗位都成为“练兵场”;市群艺馆鼓励干部“走出去”交流,美术部蔡宛彤从外地展览中汲取灵感,将分版套印技法体验引入版画展,让艺术普及更接地气……从“老带新”的经验传承到“学中干”的实战磨砺,一支专业过硬、充满活力的“文旅铁军”正在成长。
优供给:让文化服务“精准滴灌”
“漳河水库怎么建的?”“三线建设有啥故事?”面对游客的“超纲题”,马洁菲不再局限于文物本身,而是主动钻研城市史,从“文物讲解员”变身“城市故事讲述者”。今年以来,市博物馆以“让历史活起来”为目标,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红色主题展、亲子文化体验等20余场活动,让沉睡的文物走进公众生活。在湖北省第四届社科普及讲解员大赛上,马洁菲凭借对荆门历史的生动诠释斩获三等奖,正是文化服务“有温度、有深度”的生动注脚。
荆门市图书馆则把“读者需求”作为指南针。暑期里,“象山讲坛”聚焦“数学推理思想”,为青少年送上趣味课堂;“童心绘本剧场”用皮影戏演绎《戏彩娱亲》,让传统文化浸润童心;“漫品书韵•悦享银龄”读书会上,老年读者分享人生感悟……从孩童到老人,从知识讲座到互动体验,全龄友好的阅读生态让书香飘进千家万户。
而该市群艺馆的版画展,更是打破了“你展我看”的传统模式。“全国生肖藏书票暨小版画”展览中,观众可以亲手体验分版套印,在油墨香中感受艺术魅力;展览还“走出去”到荆楚理工学院、园博园巡展,吸引数十万人打卡。如今,荆门版画团队已有50余人,年轻人用新技法打破“版”的限制,让这门传统艺术焕发新生,其“版画进万家”项目更获评省级示范公益服务项目。
惠民生:文化温度暖人心
“以前觉得博物馆离我们很远,现在带孩子参加体验活动,才发现荆门的历史这么有意思!”市民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文化惠民的实效。在荆门,文化服务早已走出场馆围墙:博物馆的“红色故事”宣讲队走进社区,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开到乡村学校,群艺馆的文艺骨干深入田间地头教跳广场舞……
从“干部素质提升”到“服务精准升级”,从“文物活起来”到“书香满全城”,荆门市文旅局正以创新为笔,在公共文化服务的画卷上不断添彩。当文化不再是“高阁珍藏”,而是融入日常的“精神食粮”,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正被渲染得愈发浓厚。(廖亮 李慧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