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妙瑾(长沙理工大学)
在贵州省通往“中国天眼”景区的指示牌上,“China”被错误拼写为“Ching”,而“甲茶景区”的拼音“Jia”亦被错写成“Ja”。据经视直播8月9日消息,面对舆论批评,景区与平塘县文旅局迅速回应,承诺“一旦发现错误会立即改正”。
此类拼写错误并非简单的技术疏漏。将“China”写成“Ching”,既非严谨的音译,也不是可接受的约定俗成写法。其本质是一种低级错误,暴露了公共服务环节的粗放心态。景区指示牌不仅是地理标识,更是文化窗口与城市名片。“China”变“Ching”、“Jia”成“Ja”,表面是字母拼写的马虎,实则折射出管理方对细节的漠视。在文旅产业精细化发展的今天,这种“差不多就行”的思维与高质量服务背道而驰。
在对外传播的语境中,语言符号的精确性尤为重要。中国天眼是大国重器,承载着科技自信与文化自豪;甲茶景区是地方文旅瑰宝,寄托着地域文化特色。出现如此低级错误,相当于在对外展示时“打了个踉跄”。文旅领域的翻译与标识,本质是跨文化对话的载体,错误的存在让对话基础不牢,也让文化输出的诚意大打折扣。
事件发酵后,景区与文旅局的回应值得肯定,但更应思考“事前为何没发现”。公共服务的严谨性,不能仅靠“舆论倒逼”来维系。从指示牌设计、审核到安装,本应是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设计环节是否有专业语言把关?审核环节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安装后是否有长效巡查机制?若每个环节都能拧紧“责任螺丝”,这类错误本可扼杀在萌芽中。
放眼全国,类似“低级错误”并非个例。有的景区外文介绍错漏百出,有的城市路标翻译张冠李戴,字母拼写错误更是常见。这背后是公共服务专业化能力的短板。文旅产业要升级,“软件”必须跟上——培养专业语言服务人才、建立标识系统全流程监管机制、将文化传播意识融入每一个服务细节,这些都是绕不开的“必修课”。
面对把“China”写成“Ching”的错误,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及时修正。错误已然发生,整改不是终点,而是重塑责任意识的起点。当景区工作人员承诺“全面排查复核”,当文旅局表态“重点检查中英文翻译是否正确无误”,这些回应若能转化为长效行动,才是对舆论最好的交代。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