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丁陶烈日炎炎,却挡不住陶寺遗址博物馆内络绎不绝的脚步。开馆后的首个暑期,这座“穿越四千年”的博物馆以沉浸式展陈、互动活动和国宝级文物,让沉睡的文明“活”了起来。
“我们一直知道临汾是‘尧都’,但直到今天才真正触摸到它的源头。”来自太原的游客朱永新站在展厅中央,感慨万千。他跟随义务讲解员的脚步,从陶器、石器到玉器,一步步揭开陶寺遗址背后的文明密码。“原来四千年前的先民已经掌握了如此精湛的工艺,甚至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城郭。”
陶寺遗址作为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核心遗址之一,集中表达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博物馆内,一件件出土文物无声地诉说着远古的故事。彩绘蟠龙纹陶盘线条流畅,龙纹栩栩如生;大量精美的玉器颠覆了人们对山西地区玉文化的传统认知;而复原的城郭模型则展示了当时高度发达的社会组织能力。
“最让我震撼的是这些玉器,”朱永新指着一组玉琮说,“我原以为山西以青铜文化为主,没想到这里的玉器数量和质量也如此惊人!”他的惊叹,道出了许多游客的心声。
为了让游客更深入地理解陶寺文化,博物馆在暑期推出了一系列互动活动。义务讲解团队每天定时提供专业导览,从考古发现到文化内涵,层层剖析;学生、教师和考古工作者凭有效证件可免费入馆;周末的研学小课堂更是吸引了众多家庭参与,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通过文物触摸历史。
此外,博物馆还策划了面向全国学生的竞赛活动——“对话最初中国”。参与者可以通过短视频、摄影或绘画诠释陶寺文化,优秀作品将获得荣誉证书。
学术讲座也是暑期活动的亮点之一。博物馆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开讲,并同步线上直播,让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也能参与其中。“通过这些讲座,我们不仅看到了文物,还读懂了它们背后的文明逻辑。”一位线上观众留言道。
参观结束后,朱永新仍意犹未尽。“我已经在微信群里推荐给好几个同事了,这里绝对值得一来!”他兴奋地表示,“四千年的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可以亲眼看到、亲手触摸的实物,这种感觉太震撼了。”
像朱永新这样的游客并非少数。许多人在离馆时都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感慨。一位来自武汉的教师贺颖说:“陶寺遗址让我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是历史的起点,更是文化的根脉。”
这个暑期,陶寺遗址博物馆以其厚重的馆藏、生动的展陈和丰富的互动体验,成功吸引了八方来客。游客们在这里不仅触摸到了中华文明的源头,还感受到了古老文化在当下的生命力。
文章来源:临汾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