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是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100周年纪念日。
这对革命伴侣跨越世纪的真挚爱情,历经百年历史风雨的洗礼,始终闪耀着信仰与温情交织的光芒。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文德东路25-27号的文德楼,作为他们当年的新婚居所,完整保留了革命年代的生活场景,如今已变身成为广州最浪漫的红色地标。
文德楼门楼
初见文德楼,黄墙旧影藏岁月
文德楼始建于20世纪初,由五幢三层高的楼房连成一体,为近代带阳台的“洋楼”式建筑,坐南朝北,混合结构,地面铺设花阶砖,楼体外观饰以明快的黄色,入口为仿古罗马风格的拱券式门楼。
1925年秋,基于革命需要,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军委租用文德楼部分房舍,周恩来、邓颖超、李富春、蔡畅等同志在此居住并开展党的活动。
1925年8月8日,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州结婚,并将文德楼3号2楼作为了婚房。
1926年初,“中山舰事件”爆发后,周恩来、邓颖超等同志从文德楼紧急撤离至万福路190号的骑楼。
此后,文德楼作为普通民居,在百年岁月的产权流转中静守着这段将爱情融入革命烽火的峥嵘岁月。
文德楼外景
契证记事,产权的百年流转
关于文德楼的产权记载最早可追溯至1921年。广州房地产档案馆馆藏档案显示,“华利公司前于民国十年向财厅公路处出价投承坐落文德东路相连地五段”,“十一年加建上盖同时补税”,华利公司于民国10年向财政厅公路处购买地,并于民国11年建上盖。为便于管理,华利公司对所建房屋分割后立分契,于1933年领取了文德楼3号契纸。
1933年断卖分契(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馆藏)
此后,该楼几经转手:
1944年华利公司将其卖给陈某诚;
1947年陈某诚转卖给合某堂;
1948年美国华侨陈某从合某堂购得,并领取了广州市地政局颁发的土地所有权状;
1954年,该楼办理房地产证;
20世纪80年代末,陈某的继承人办理了继承登记,登记信息显示文德楼3号为混合结构3层房屋,建基面积66.56平方米,总面积199.62平方米。
2024年3月,文德楼周恩来夫妇旧居完成保护修缮并正式开放,作为广州市首个嵌入居民楼内部的红色教育场所,系统呈现了周恩来、邓颖超等革命先辈在此工作生活的历史场景。
该旧居通过实物陈列、场景复原及多媒体展示,真实还原了革命年代的奋斗轨迹与情感脉络,现已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特色文旅地标。
文、图|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穗规资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