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中游秦晋豫三省交界处,河道向东转折,形成天然渡口,名为“风陵渡”。在渡口北侧的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赵村东南的田野里,矗立着一座风后陵,风陵渡因此而得名——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2025年6月15日傍晚,准备离开山西,返回陕西之际,快到风陵渡时,看天色还尚早,我便来到路边不远处的风后陵。这里位于黄河左岸名为“凤凰山”的台地上,高敞平坦,视野开阔。在无边的田野之中,低矮的风后陵,显得很不起眼。
顺着田间的土垄,向南行走约150米,便到达风后陵的旁边。2000年,芮城县博物馆和台湾易经姓名学师协会在这里竖立石碑,正面写着“风后陵”三个大字,背面刻着《重立风后陵碑记》。在石碑的后方,墓冢呈椭圆形,高度约2米,直径约5米。
相传,风后是黄帝的贤相,主管军事战略与民生治理,被黄帝誉为“如左右手”。在涿鹿之战中,他发明指南车,突破蚩尤迷雾,帮助黄帝军队获胜。
过去,风后陵规模宏大,周围庙宇殿堂环绕。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占据此地,拆除建筑,破坏墓冢。后来,村民在这里种地,风后陵只剩下一座小小的土堆。
游览完风后陵,我使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在夕阳的余晖之中,风后陵与风陵渡的全貌呈现于眼前,陕西、山西、河南三省壮丽的美景一览无余。秦岭山脉巍峨,黄河奔流不息,文明之光,万世其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