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雨如丝,颐和如画。8月8日,第二十四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参赛选手们走进北京颐和园,在山水园林的烟雨画卷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索之旅。

雨中的颐和园绿荫滴翠,烟波浩渺。选手们自东宫门步入园中,淅淅沥沥的小雨并未削减选手们的热情,他们一边认真聆听讲解,一边细心观察不同园林建筑的形制和特点,不时雀跃交谈,彼此分享对这片古老园林的感受与期待。
行至昆明湖畔,景色豁然开朗,远处佛香阁在雨幕中若隐若现,仿佛浮在水云之间。选手们纷纷举起相机捕捉雨中朦胧的美景,不少人停下脚步、留下合影,把笑容和细雨一并收进记忆。
穿过邀月门,便是蜿蜒曲折的长廊,梁枋间的斑斓彩绘与长廊外的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澳大利亚选手林汤姆被彩画惊艳,忍不住拍下细节,期待之后进一步了解学习画中内容;哥伦比亚选手康轶轩也被龙纹和玺彩画惊艳,他一边着急掏出手机拍照留念,一边还不停地与同伴热烈讨论其构图与寓意;圭亚那选手宋开心则久久凝望湖畔远山与垂柳依依,轻声感叹:“我感觉自己在童话世界漫游。”
沿着长廊继续前行,选手们持续领略到了颐和园中山色湖光共一楼的高远,鱼藻轩的开阔,清晏舫的静美。移步换景间,园林借山就水的匠心尽显。
意大利选手嘉瑞最爱“临水的榭”,他说这让他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受;来自巴拿马的安明娜在清晏舫前久久驻足,她用“漂亮”和“诗意”来表达对眼前石舫的喜爱:“我们国家也有这样临水而建的建筑,他们也很有历史感,但不像这般富有诗意。”望向雨雾笼罩的湖面,她补充道:“我很喜欢雨中的颐和园,这让我感到一切都更加特别。”
这场雨中的园林行,选手们在园中识字,于字中观景,体会到中国人将文化融入生活、将艺术融入空间的独特意趣。
加拿大选手康乐欣表示:“探索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过程非常有意思。”
来自美国的鹤舞陶醉于雨中的颐和园美景,并期待着有机会在晴天再次品味颐和园的另一番风景,她分享道:“雨天为颐和园蒙上了一层纱,虽然我们不能将所有景色一览眼底,但是漫步其中,我仍然可以感受到传统中国的魅力。”
阿根廷选手陆夏诺则用“风光如画”和“意犹未尽”来总结今日的体验,于他而言,雨天为颐和园增添了几分山水意境:“我很喜欢这样的中国式建筑,从中我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艺术审美。”
园林是一部立体的“无字之书”,汉字则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当颐和园邂逅方块字,传统建筑与汉字文化在山水之间自然交融。这群远道而来的青年们,在一步一景中欣赏园林之韵,在一笔一划中体悟汉字之妙,跨越语言与时空的界限,真切触摸到了中华文化的温度与厚度。
编辑 | 翁翔
主编 | 郑燕
监制 | 庄序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