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千年的文化资源化作可携带、可体验、可消费的现代符号——
千年蜀道遇见文创设计
剑门关模型拼装玩具。
Q版三国人物盲盒。
第五届“巴山蜀水”川渝博物馆文创展上,广元市博物馆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剑门关关楼毛绒玩具。
Q版三国人物盲盒。
漫长的暑假,行走在广元各大景区,记者被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创产品吸引。
油润珠圆的木质手串、活灵活现的动物木质雕刻,成为游客“带得走的蜀道记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转化为围巾、布袋、U盘等20余种文创产品,这是专属广元的文化符号。
从柏木清香中苏醒的蜀道记忆,到VR光影里跃动的三国风云;从文创熏香产品“六铢烟”缥缈的盛唐余韵,到麻柳针脚编织的乡村振兴图景——
匠心工艺将城市地标“微缩”于方寸之间,广元文创的突围,让文化不再陈列于展柜,而是流淌进生活脉搏。
政府搭桥企业主体 开发出文创产品8大类300余种
蜀道文化、三国文化、武则天历史名人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的广元,历史积淀厚重,地方民俗独特。
在此基础上,近年来,我市按照“政府搭桥、企业主体”的原则,支持文创企业研发文创产品。全市现已有文创产品8大类300余种,文创产品生产企业10余家,省级文创集市2个。
其中,包括皇泽寺纪念章、六铢烟、文创雪糕、武则天彩塑等则天系列,剑门关模型、积木、柏木剑、冰箱贴、三国人物摆件等剑门手信系列,以及吕不韦铜戈橡皮、战国木牍木尺、漆器纹饰木梳等青川特色文创产品,旺苍红桥书签、粽编礼盒等红色文创产品。
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俏媚娘、剑门手信、葭萌有礼、青川熊猫等系列文创产品品牌。通过“IP+产业”的融合创新,我市沉睡千年的文化资源化作可携带、可体验、可消费的现代符号。
今年5月,在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的广元展区,一方流沙冰箱贴成为焦点——剑门关的险峻、凤凰楼的恢宏、唐家河的清幽在流动的细沙间徐徐展开,成为西博会爆款单品。
同月,广元市博物馆文创产品走进第五届“巴山蜀水”川渝博物馆文创展,广元市博物馆10余种代表性文创产品参展,包含笔记本、雨伞、包、香囊等,将古道线路图、古柏纹理转化为设计元素,吸引游客驻足细听其背后的故事。
6月,广元窑惊艳亮相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包括黑釉球形花瓶、酱釉玳瑁盏等在内的展品,似乎从唐代走来,凝固时间与文化,不到两天就售出近40件。
历经多年的发展,我市文创产品正以多元姿态走出巴蜀腹地,走上国际舞台,迸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文创集市释放能量 文化“出彩”和旅游“出圈”双向奔赴
去年国庆假期,剑门关仙云集市在一片热闹与期待中拉开序幕,单日营业额突破10万元。
剑门关造型的冰箱贴凭借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销售冠军。香柏制作的小挂件紧随其后,其古色古香的外观和精致的工艺同样赢得了游客们的广泛赞誉。
香柏发簪、柏木精油、三国人物造型摆件等文创产品也以其精美的设计和独特的品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从剑门拐杖到剑门定制矿泉水,从剑门关模型积木到剑门冰淇淋,每一件商品都融入了剑门关独特的文化元素,让游客可以带走一份属于自己的剑门关记忆。
今年以来,各县区重点旅游景区提升建设过程中,红军渡、剑门关、天曌山、昭化古城、明月峡等景区均将购物体系建设、购物场所提升、购物服务质量改善等纳入提升建设项目清单。目前全市23家AAA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全覆盖设有特色旅游商品展销。
我市在市城区、主要旅游景区、星级酒店、市县城区旅游集散中心设置文创产品购物点。
截至目前,已建成大华1939民族工业遗址文创园区、“烟火元坝”特色街区、曾家镇汉王老街、旺苍红场夜市等一批旅游休闲街区和剑门关古镇、昭化西市等文创集市,还布局了文创产品购物店、特色旅游商品店、非遗传习所、文创演艺项目等。
文创品牌光芒渐盛 27套(件)产品斩获多个奖项
真正的传承,是让千年基因在当代土壤里开出新“花”。
“十四五”期间,我市27套(件)文创产品(特色旅游商品)在天府文创大赛和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获奖,其中金奖2个、银奖6个、铜奖9个。涵盖苍溪县2件、旺苍县6件、剑阁县5件、青川县3件,利州区7件,昭化区2件,朝天区1件、广元石窟研究所1件。
我们要的“花”就是这样的“全面开花”。
截至目前,苍溪县文广体旅局推荐的歧坪手工真丝毯系列产品已荣获天府旅游名品,广元市图书馆已成功申报四川省文化单位文化创意试点单位。
今年以来,我市组织了20余件文创产品走进成都大运会,3家文创企业参加第11届巴人文化艺术节,选送30余套文创产品亮相第17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深受消费者喜爱。全市共10件文创产品已入围第五届天府文创大赛暨红色文创大赛决赛。
记者手记:当文化的积淀被融化为掌心的温度,当千年的棱角被摩挲出温润光芒,这便是广元对时代最温柔的回应。我市文创产业的发展,是一场关于“如何让蜀道说话、让历史呼吸”的集体实践。
从冰箱贴上的流沙幻影到奇石中的三国风云,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匠心传承到“AR+创意”的科技赋能,广元文创正以“古今对话、跨界共生”的姿态,重塑巴蜀文化高地的当代表达。
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欣
图片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提供
编辑:罗杰 校对:张静
责编:李凌 编委:江涛 李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