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昭陵,又称 “北陵”,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清太宗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合葬陵墓,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其历史地位显赫,康熙曾 3 次、乾隆 4 次东巡至此祭祖,嘉庆、道光、溥仪等清代帝王亦曾亲临祭祀。2004 年,清昭陵作为 “明清皇家陵寝” 的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主要建筑与景点(16 处)
清昭陵的建筑布局严格遵循明清陵寝规制,沿中轴线依次展开,融合了建筑艺术与象征意义,以下为主要景点介绍。
清昭陵主要景点示意图
1.下马碑
位于陵区最南端,是进入陵区的标志,象征对帝王陵寝的尊崇,官员人等至此需下马步行。
清昭陵下马碑
2.神桥
横跨陵区南部的护城河(玉带河),是连接 “人间” 与 “神域” 的象征通道。桥两侧原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杆,工艺精湛,守护陵寝入口。
清昭陵神桥
3.石牌坊
采用辽阳青石雕凿而成,浮雕云龙、瑞兽,柱顶蹲踞 “望天吼”(传说中能上传天意、下通民情的瑞兽),是清代石雕艺术的精品。
清昭陵石牌坊
清昭陵石牌坊
4.正红门(陵寝正门)
由三个半圆形红色拱门组成,门楼为单檐歇山式,装饰彩色琉璃构件,中门浮雕 “二龙戏珠”,侧门为花纹图案。
清昭陵正红门
清昭陵正红门
清昭陵正红门两侧五彩蟠龙袖壁
门脊原有宝瓶,取 “保平” 谐音,寓意守护陵寝平安。
两侧 “袖壁”(龙壁),雕刻五彩蟠龙,工艺罕见,传说有镇妖护陵之效,龙壁构件均有编号,为明清诸陵中少见。
清昭陵正红门两侧五彩蟠龙袖壁
清昭陵正红门两侧五彩蟠龙袖壁
使用规制:中门为 “神门”,供帝后神灵 “出入”,仅大祭时启用;东侧 “君门” 供皇帝通行;西侧 “臣门” 供大臣使用。
清昭陵正红门
5.更衣亭与宰牲亭
位于正红门东侧(更衣亭)和西侧(宰牲亭),分别用于祭祀前皇帝更衣及祭祀牲畜的宰杀处理。
6.神道
陵寝中轴线,由长条石铺成,从正红门延伸至月牙城影壁,是 “神灵行走之路”,仅允许运送帝后棺椁等人员通行,皇帝皇后需另走御路。
清昭陵神道
为符合 “风水” 中 “一眼望不到头” 的讲究,通过建造 “神功圣德碑亭” 遮挡视线,避免直接看到终点的隆恩门。
清昭陵神道
7.华表和望柱
华表:神道两侧的装饰性石柱,象征政治与文化意义。
望柱:支撑性短柱,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位于华表北侧。
清昭陵华表
清昭陵望柱
8.石兽
神道两侧共 6 对 12 尊石雕,依次为坐狮、坐獬豸、坐麒麟、立马、卧骆驼、立象。其中 “立马” 为皇太极坐骑的等身雕像,马鬃飞扬,尽显 “金戈铁马” 之气。
清昭陵神道两侧石兽
清昭陵神道两侧石兽
9.碑亭(大碑楼)
两层四面开门,内立 “神功圣德碑”,高 6.67 米,由北京房山县石材制成,重 10 余万斤。
碑文由康熙亲撰,以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记载皇太极的文德武功。
碑下由 “赑屃”(龙之九子之首,传说善负重)驮承。
民间传说阴雨天碑背会隐约出现 “仙女” 影像。
清昭陵碑亭
清昭陵碑亭
清昭陵碑亭神功圣德碑
清昭陵碑亭
10.隆恩门
方城正门,进深 12.3 米、宽 3.09 米,门楣以满、蒙、汉三种文字竖排刻 有“隆恩门”3个大字。顶部门楼为三层,俗称 “五凤楼”。
清昭陵隆恩门
清昭陵隆恩门
11.东、西配楼
位于方城南侧,为青砖二层小楼(俗称 “晾果楼”),用于祭祀时存放供果。
清昭陵方城内配楼
12.角楼
建于方城四角,兼具防御与装饰功能,体现陵寝的庄重与威严。
清昭陵方城角楼
清昭陵方城角楼
清昭陵方城
清昭陵方城
清昭陵方城
清昭陵方城角楼
13.隆恩殿
方城中心建筑,是祭祀大典的核心场所,以黄琉璃瓦覆顶,四面出廊,殿前月台陈设铜鼎、铜鹿等祭器。
清昭陵龙恩殿
清昭陵龙恩殿
丹陛石刻 “寿山福海”“龙凤合欢” 图案,象征帝后福寿与和谐。
珍稀材质:殿前翡翠玉拜石(祭祀时主祭官跪拜处)为罕见巨型翡翠,半透明且带彩色斑块;台阶用 “白宝石” 铺成,护栏为 “青金石” 雕刻,地面方砖含 “金矿石” 颗粒(阳光照射可见金光),此类材质在清代陵寝中为孤例。
殿内有暖阁,供奉皇太极及孝端文皇后神牌,配备供案、宝座、珐琅炉瓶等祭祀器具。
清昭陵龙恩殿
清昭陵龙恩殿
清昭陵龙恩殿暖阁
清昭陵龙恩殿
14.东配殿与西配殿
东配殿:存放祝版(祭祀文书)和制帛(祭祀丝织品),亦可在隆恩殿大修时临时供奉神位。
清昭陵配殿
西配殿:用于 “忌辰” 大祭时诵经超度,为佛事专用场所。
清昭陵配殿
西配殿旁有 “焚帛楼”(焚帛亭),用于焚烧祝版、金箔等祭品。
15.明楼
位于隆恩殿后方,是昭陵最高建筑,内立 “太宗文皇帝之陵” 石碑,标注墓主身份。
清昭陵明楼
清昭陵明楼
清昭陵明楼
清昭陵明楼内立“太宗文皇帝之陵”石碑,标明墓主人身份
16.宝城
方城北端的月牙形区域(又称 “宝顶”、“哑巴院”),高约 6 米,边长约 96 米,北墙有彩色琉璃照壁。
清昭陵宝城影壁
清昭陵宝顶
清昭陵宝顶
清昭陵宝顶
下方为地宫,安葬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的棺椁及陪葬品,可通过两侧磴道上下方城与宝城。
其他信息
清昭陵除帝后外,还陪葬有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等多位后妃,是研究清代陵寝制度、建筑艺术及宫廷历史的重要实物遗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