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旅行达人/小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
从金砂公园出发,沿华侨新村路向西,来到汕樟路,从这里的汕头中旅站坐上一趟公交,一路向北,在梅溪桥路下车。顺着梅溪桥路向西,先跨过一条名为龙湖沟的小河,马路两旁全是工厂。然后跨过梅溪河,梅溪是韩江的一条分支。去过潮州古城的同学一定知道这条韩江,它因韩愈而改名,一直流到汕头,然后注入大海。
梅溪桥上看到了船闸,看来它应该是一座大坝。过了梅溪桥后马上左转,顺着河水流动的方向走。沿台阶爬上河堤,看到桥下确实不是桥墩,不知是否安装有发电机,河岸有钓鱼佬正在等鱼上钩。
顺着护堤路继续向前,忽然在路边看到了乐凯胶片。数码相机普及之前,乐凯堪称国产胶片的翘楚。厂区内有中国航天的标志,看来该公司早已成功转型。最初以为这里就是我要寻找的工业博物馆,但附近并没有相关的指示。
再往前不远,就在乐凯的隔壁,终于看到了汕头工业博物馆的招牌,原来,这里以前也是一家生产胶片的老厂,名叫公元。在脑海深处仔细搜罗了一番,也能想起这个牌子。
走进工厂大门,院子的前方矗立着一栋楼房,屋顶有红色的“公元”二字,这是以前公司的科研楼,现在经过改造,变成了汕头工业博物馆,同时也是劳模馆。
汕头是一座因港而生、因商而兴的城市,自1860年开埠,开始出现相关的修船业、码头栈房修造业等。不过,因受到资源、市场等因素的制约,直到1949年,工业发展依然畸形而脆弱。解放后到上世纪70年代末,汕头的工业发展水平已居广东省前列。改革开放后,随着汕头经济特区的兴办,工业化布局呈现多点错位发展的新形态。在新的历史时期,汕头将着力构建“三新两特一大”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有关公元厂的发展历史,是博物馆的重要内容。另外,厂区大院的右手边,还辟有一间公元厂史馆,这里的内容更加详实。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家在胶片时代并不算特别突出的公司,竟然创造了那么多的中国第一。
公元品牌的缔造者叫林希之,广东潮安人,出身商界殷户,20岁考入香港大学,25岁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27岁在汕头南记行开辟化学实验室,取名公元(ERA),寓意开创新纪元之义。同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张印相纸,31岁与郭明声等人创建汕头公元摄影化学厂,是中国的第一家感光材料厂。
他还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张黑白胶片、第一部电影胶片、第一张X光胶片、第一张印刷制版胶片及TB传真纸、第一台感光仪、机械化涂布机、第一条感光材料干燥道等。正因有这么多的第一,他也被誉为中国感光工业之父。1969年10月25日,林希之因积劳成疾,不幸离世,年仅48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