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忍了好久了,实在忍不下去了:
其他景区你说哪里拍照最好看,一个植物园,你不说那个地方的植物最奇特,却说那个地方拍照的好出片。
——现在出行旅拍真是疯了。网上的旅行攻略真是疯了。
上一次看到很多奇奇怪怪的热带植物,还是西安世博园的时候。厦门植物园是个AAAAA景区,看看有什么新奇的宝贝。
门票30元。网上说从西门进,我倒是无所谓,那个地方乘车方便就到那个地方。(如果是开车原返,真是要从西门进,人少走路少。南门那个虽然有上山电梯,但是路长人多。)
进门一个湖,“万石涵翠”,还是厦门二十景,没有啥,就是一个坑,大水坑。
这个树道看着不错,但是不敢走,植物园里蚊虫,咬人可厉害了。
榕树大道,还是比较阴凉的。
过了小平同志手植树,右行是坐车,左行还有几个地方,先去看看。
这个椰子树看起来还不错。
百花厅
看看百花厅花多不。
多乎哉,不多,很多花都过季了,除了一些蝴蝶兰和一些常见花。
这是一个中式庭院,中心为荷花池,池面上荷花、王莲、睡莲,没有什么游人,倒是安静。
出来前行,椰子树当行道树还是不错的。
这个矮个的叫做德保苏铁。
奇趣植物区
这个亭子右手是奇趣植物区。
进去一阵闷热,看到了很多熟悉的植物:会吃动物的植物——猪笼草、瓶子草、茅膏菜,听到音乐会翩翩起舞的跳舞草,能改变味觉的神秘果,花朵丑怪的大花马兜铃,不用土壤栽培的空气凤梨等趣味植物。
正热的不行,却走进一个浑身发冷的厅:这是一个冷室。
有棕榈科老人棕,一生仅有两片叶子而寿命长达2000多岁的百岁兰,株型奇特的缀化苏铁……
忽冷忽热易感冒,从里面出来,发现外面亭子里很多老人家在这里喝茶——这走两步的就出汗的天气,老人家却到这里感受“桑拿”?
个个浑身湿透,个个精神矍铄。
热带雨林区
原路返回到乘车点,10元6次景交车,虽然人多但是车也多,一会儿就到热带雨林区。
网上很多人都推荐这个地方,游客确实多。
这里的热带雨林植物群落层次较多,有绞杀现象、老茎生花、空中花园、板根现象等雨林特征。
定时有水雾喷出来,有人说这个水雾喷出来会形成“丁达尔光”,拍照很棒。
植被茂盛小径幽密,确实是可以形成一个小气候。
不得不说,热带植物品种多,但是牌子挂的有些少了,很多植物要靠手机去查。
这个是不是建于明代的樵溪桥?
很多大蜗牛,两三个就是一盘菜,不知道能吃不。
多肉植物区
不知道身上出的是第几身汗了,出来上车到多肉植物区。刚才是湿热,这里是干热。
看了龙血树,看到很多仙人掌仙人球上面都结果了,不知道能吃不。
这个是不是菠萝呀。
论起个好名字的重要性:老乐,记住了没有?
走在这里,不要乱跑不要摔跤,不要拈花惹草,安全第一。
多肉植物也称多浆植物,这里还有一个建有仙人掌科植物展馆和一个多肉植物展馆一个森林性多肉植物展馆,三个室内展馆
这些都是我们中国少见植物,游客不少。
这个猴尾柱真是没有九尾狐容易记住。
黑悟空里是不是有个书生和狐狸精的故事,那个狐狸精是不是九尾狐?这里的植物主打一个奇奇怪怪。
姜目植物区和花卉园
出来坐车,下一站是花卉园。上了一个小坡再下一个小坡,路有些长,几百米后,右手是姜目植物区。
“门纲目科属种”,初中我最喜欢的课就是生物,不过以前真不知道美人蕉和生姜是一大家子,怎么说也是亲戚。
这里有芭蕉科、姜科、美人蕉科、蝎尾蕉科、竹芋科、旅人蕉科、兰花蕉科、闭鞘姜科8个科2100多种。
这是我最推荐的一个地方。
这个种类的植物花色很多,各种各样鲜艳的颜色,或高或低,或成片或几株。
姜目植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除了观花,叶子也是各种各样,也是可以欣赏的。
这里地方大游人少,比刚才的热带雨林区和多肉区好多了。
金嘴蝎尾蕉,果然“美如蛇蝎”,一串串大红与金黄交织的“鞭炮”惹人眼睛。
姜目植物区沿着山谷而建,环境清幽溪潭澄澈,登山步游道曲折迂回,步移景迁。
走着小路就到了花卉区。
这边是西洋式小楼,还有一个小小的喷泉。
其实深处的虎溪楼才更加吸引我,在树丛掩映中,别有情调。
这个时候的花卉园没有什么特别的花,花海也是常见的,倒是一株盛开的鸡蛋花下,有几个人捡拾金黄的花朵。
话说从花卉园出来是三角梅区,这个季节不是花期,就不要去了。三角梅开的时候,应该是很漂亮的。
花卉园到乘车点实在是有些远,怪不得这里游客稀少。
上车往南门方向走,沿途还有一个狮山园,我们有时间就下去看看,一个湖,湖里有天鹅,景色一般,就返回上车直达山顶。
山顶就是南门上来的地方,有好几个观景台,有山海步道,观山看海。今天是阴天,光线不是很好。
下面就是网红电梯了,下山不费劲上山更不费劲。
就是出了电梯到大门口,还有很长的一段路,怪不得很多人不推荐走南门了。
不过沿途看到了鸡蛋花结的果,真是像鸡蛋一样大,不知道能吃不。
还认识了一个海葡萄,这个据说倒是能吃。
回去吃一碗猪脚饭,换掉出了几身汗的衣服,就要离开厦门了。
美丽的厦门岛,再见;别具特色的福建,再见。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