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安排:
西北街——皮市街——白塔西路——景德路——中街路——养育巷
首先你得拥有一辆自行车或者电动车,其次,做好防晒。Citywalk版本可以放在天凉以后的秋日尝试。
家附近的面馆风扇凉面限量供应,好几次傍晚落座,被告知凉面售罄。只得不情不愿,吃碗热乎乎的汤面。几次下来,想吃风扇凉面的心情就更加强烈了。于是周末特地挑了早午饭的时间冲去西北街的美味斋,吃上了想念的那一口。面条挺括,裹了一层薄薄的油防止黏连,碗底是秘制的凉面卤。选了炒肉浇头,拌匀以后,吃的每一口都有面条的韧,扁尖、木耳的爽脆,肉末的鲜。
放下筷子,打个响亮的饱嗝,和陆续进店吃午饭的食客逆向而行。
从皮市街拐到白塔西路,就到了今年大火的荷花市集。记得前两年还只是零星有几个摊位,今年的规模已经扩大到整个街角的公园,而大家只要往路边站上5分钟,就能看到走过路人手里抱着的各种样式的荷花。
简单拿稻草一捆的款式已经见不到了,多是用印有书法的包装纸,裹上重瓣的荷花或是莲蓬,再搭配几支姿态飘逸的配草。太阳焦灼,荷花其实水灵不了太久,大家买来捧在手里,为的是抓住一些转瞬即逝的美好。
短梗的莲蓬则用来剥着吃,常见的画面是小朋友满心欢喜抱着花,一旁的家长则是跟在后头细心剥开莲蓬,撕掉白膜,去掉莲心,往孩子嘴里喂。
一路向西,从景德路拐到中街路,满眼都是绿意,高大的香樟为行人撑出一片荫凉的天地。
连着路过好几家卖乐器的店,琵琶、古筝、古琴、二胡、阮、锣、鼓一应俱全,一些小的配件如琴码则被收纳进坚果盒子里,是细水长流过日子的小智慧。
午后的中街路偶有凉风,人和店都像进入了午睡的状态,时间被放缓,而我穿梭其中,捕捉一些细碎的日常。
除了乐器店,中街路的戏服店也很多,店里的货架上摆着各式头冠,透明柜子里是成匹的布料,女角穿的彩鞋一捆捆装在一起。大概看我不像买家,店主也不愿多说,在躺椅上眯着打瞌睡,另一家店里店主还喊来了朋友包馄饨。
要不是之前在朋友那里看到过花五位数在中街路定制的戏服,真就以为这些店是没什么生意的。纯手工绣的戏服相当复杂,费时费力,也正是精美的服装和道具,让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举手投足都流光溢彩,这在戏服店的货架上是想象不到的。
朋友那里看到头冠配饰。
咖啡店和面包店间或夹在古玩店之间,有种混搭的穿越感。
走进面包店本想买几只面包就结束当天的外出,但看到店里插的鸡冠花又决定去养育巷的鲜花店买个同款。
于是咕嘟咕嘟两三口牛饮完一杯气泡水后,又往南去到养育巷。
花店路口是个西瓜摊,马路对面的男子熟门熟路过来抱了两个瓜回去,应该是和朋友分食。虽然已经立了秋,天也还是真的热,西瓜也的确没吃够。
来源:情调苏州
编辑:小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