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东段南麓的层峦叠嶂间,悠悠商於古道蜿蜒伸展。地处陕豫鄂三省交界处的商南县,正依偎在这条古道滋养的山水之间。这里不仅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更坐拥优美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旅游资源,恰似一颗温润明珠镶嵌于群山峻岭之中,被誉为“大秦岭的封面”。
今年以来,商南县锚定“生态、资源、文化”三大优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推动县域文旅产业从“量增”向“质变”跃升,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焕活驿站,串联古今文脉
8月2日,在商南县阳城驿景区东寨沟的看台上,遮阳伞错落有致,不少游客手持折扇翘首以盼,满怀期待地看着演绎场外整装待发的演员。下午4时,实景演艺《风云闯王寨》准时开演。身穿古装的演员骑着骏马在场上穿梭,马蹄声、呐喊声混在一处,厮杀场面看得人攥紧拳头。
“实景观看演员们身披铠甲驰骋沙场,仿佛穿越到了闯王屯兵的年代,这种沉浸式体验太震撼了!”来自商州的游客姚红艳眼角带笑,语气难掩激动。她和朋友利用暑假时间到商南游玩,第一站就选择了阳城驿景区。“我们原计划在这里游玩半天,结果完全被这里浓厚的文化气息吸引住了。就连景区里的‘竹里馆’客栈也是依照闯王炊事营修建而来。明天上午先去古军事文化体验营过把瘾,再去青云驿寻古探幽。”
“一脚踏三省,自古是通衢。”商南的驿站文化可追溯至千年之前。县城以东5公里处的阳城驿站,曾是秦东南干道、武关道出陕的最后一驿,古往今来车马络绎、商旅不绝。作为交通枢纽、通信要冲与商贸集散地,白居易、杜牧等文人曾在此驻足,留下“商山无数峰,最爱阳城驿”等佳作,让这片土地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我们以古阳城驿站的历史变迁遗迹遗址为依托,以驿站文化、秦楚民俗文化、闯王文化与茶文化为内涵,通过演艺、住宿、互动体验,让沉睡的驿站‘活’起来,让游客亲身感触商於古道秦楚交汇处的文化脉动。”阳城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秦桂荣介绍。
在商於古道沿线,还散落着层峰驿、青云驿等重要驿站遗址,如今,它们正以鲜活的方式重现历史场景,串联起古今文旅脉络,成为文旅融合的新标杆。商南县秉持以人为本、以质取胜的核心理念,深挖驿站文化内涵,出台《阳城驿景区品牌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在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创新管理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景区品牌提档升级,形成了集生态宜居、独具古韵、文旅融合、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发展格局。
茶旅融合,驱动绿色发展
夏日清晨,漫步在商南县富水镇茶海公园,青山如黛连成片,茶树似浪层层铺展。云雾缭绕中,万亩茶园绿意泼洒,晨露在茶尖闪烁,空气中浮动着清冽的茶香。
7月26日,60多名暑期在机关单位见习的大学生走进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先后探访双山茶园基地、数字化智能新厂房以及商南茶叶博览馆,体验鲜叶杀青、揉捻、烘焙等全流程制茶工艺,感悟商南制茶技艺中的“生态匠心”。
“这片茶园曾是一代青年奋斗过的地方,如今成了年轻人忆苦思甜最好的教育基地。”在茶叶博览馆的照片墙前,县茶叶联营公司副经理陈洪涛指着青年们肩挑茶苗的黑白影像,向学子们讲述着商南茶一芽一叶里藏着的半部发展史。
“在这里既能了解茶叶从种植到加工的全过程,又能跟着老茶农学习茶艺,在实践中触摸商南茶文化脉络、探寻茶历史渊源,这样的研学比课本有意义多了。”国际关系学院大三学生陈茜说。
商南县积极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出台《“生态茶城”建设实施方案》《茶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等文件,深挖从“南茶北移”突破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发展历程中的文化基因,深化“茶叶+”融合发展路径,建成茶叶博览馆、茶文化长廊,设计茶马互市、斗茶广场等文化节点,开发“采茶制茶体验+摄影研学”等互动项目,构建起“茶文旅”融合示范带。2024年,茶产业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5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47.6%,更带动餐饮、住宿、文创等关联产业增收8亿元。
从茶海公园的观光采摘,到茶叶博览馆的文化研学,再到知青茶园的红色体验,商南将一片茶叶延展为“可观、可品、可学”的全链条文旅产品,成为商南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推动着从“卖茶叶”到“卖风景、卖文化”的深度转型。
传承非遗,点燃文旅火花
“丹江号子喊起来,船儿摇到云天外……”“这山望见那山高,望见乖姐捡柴烧。没得柴烧我给你捡,没得水吃我给你挑……”
7月28日,夜幕轻垂,华灯初上。商南县古城西街商圣广场人潮如织。2025年“四季村歌”陕西省示范展示活动“商南民歌大家唱”在这里热闹举行。
舞台上,由商南县文化馆、县剧团演员们带来的《丹江号子·划船调》《郎在高山打一望》等节目轮番上演,立体呈现了商南民歌的独特魅力,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台下观众纷纷拿起手机记录精彩瞬间,沉浸在这场“音乐会”中,时不时还会与演员们一起互动合唱。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文化强县建设中,商南县以“四季村歌”示范展示活动为抓手,大力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发挥乡村文化能人、文化志愿者和各类文艺团体作用,高质量策划推出“商南民歌大家唱”活动,让商南民歌从“非遗名录”走进景区、融入生活,推动“非遗+”多元业态发展,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多年来,商南县积极探索“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创新路径,通过构建非遗资源电子数据库、设立非遗传习基地等举措,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同时,延伸非遗技艺价值,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文创开发深度融合,常态化策划开展非遗进景区、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持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如今,游客不仅能在民歌大舞台上欣赏到旋律优美的商南民歌,在金丝峡、阳城驿等景区,也常能看到花棍舞与太极拳、华服表演同台亮相,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别样火花让旅途更添惊喜。(来源:商洛日报 作者:李 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