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岭村,地处中条山腹地,是夏县泗交镇西沟村的一个自然村。
韩家岭,是一座英雄的小山村,四面环山,山势险峻,自1931年嘉康杰将中共河东中心县委驻地迁至韩家岭,这里便成为中共河东中心县委、中共河东特委、中共夏县中心县委等领导机关驻地。中条地委、条西地委、晋豫特委,以及太岳五地委、三地委和太岳三分区等领导机关也曾在此活动,因而这里成为晋南革命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活动中心,堪称河东革命摇篮,晋南革命心脏,被后人誉为“小延安”的革命根据地。
我对韩家岭的敬仰由来已久,从儿时聆听祖辈们经历的战争故事,观看革命历史影片,到参观堆云洞红色教育基地,这份情怀始终未变。今年4月的一天,我和三弟建设一行四人驱车前往仰慕已久的晋南革命圣地韩家岭。
进入夏祁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亮丽多彩的“彩虹路”曲折迂回,蜿蜒于群山之间。一路车辆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车窗外高山险峻,峰峦叠嶂,层林叠翠,草木茂盛,起伏连绵,展现着勃勃生机。清新秀美的中条山风光尽收眼底,形成“人在画中游,车在绿中行”的美丽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过了泗交镇不远,就看到镶嵌着“晋南革命圣地韩家岭”几个金色大字的纪念碑,高高耸立在崇山峻岭之间。自踏上这片洒满革命烈士鲜血的热土之时起,各种感动和震撼就伴随着我。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诉说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先辈们的鲜血与汗水。站在山顶俯瞰脚下这片热土,我仿佛看见了革命先辈以前走过的风风雨雨,眼前的山山水水铭记着革命先辈的激情岁月。
踏入纪念馆的瞬间,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让人屏息凝神。凝视着“晋南革命圣地韩家岭”的碑文,指尖轻托冰凉的碑石,我瞬间感受到穿越时空的震撼。纪念碑周围,夏县中心县委活动旧址,嘉康杰纪念馆、党政军民活动的窑洞、军火窑、军粮窑、服装厂、修械所等设施遗址鳞次栉比,为抗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在这里,我们亲眼看到了先烈们的革命活动轨迹,聆听了解说员对嘉康杰辉煌一生的详细解说,了解到嘉康杰的英勇事迹与那段艰苦奋战的岁月。
展厅中央的蜡像栩栩如生,瞬间将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嘉康杰、柴泽民、金长庚等人围坐在木桌旁,面前摊开一张军事地图,神情专注,仿佛正在商讨着一场关乎生与死的战役。斑驳的木桌、生锈的灯盏、折叠的党旗,这些普通的实物,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硝烟弥漫、军民同仇敌忾的年代,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声、光、电与影像交错,重现的战火年代,展现了嘉康杰一生的战斗历程。 嘉康杰1890年出生在夏县胡张乡其毋村,他少而聪明,长而敦敏。曾两次留学日本,不顾家人反对,参加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两次被捕入狱,但仍信念坚定,矢志不渝。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嘉康杰认识到“中国之落后,在于不兴教育,不懂科学”,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从1921年到1933年间,他在夏县、运城、太原、临汾等地创办了1所小学和5所平民中学,教穷苦百姓的孩子识字读书,宣传革命道理,广播革命火种,培养进步青年1200余名。这些青年学生大都走上革命道路,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让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即使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艰难岁月里,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他依然坚信党的领导,为了筹建党组织,他化身乡下小商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穿梭于河东各地,积极发动群众,秘密寻找失散的党员,发展新的力量。为了拯救人民于水火,挺身而出,在韩家岭、堆云洞、金楼山等地摆开战场,发动群众,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发展地方武装,开展革命斗争。在与日军的斗争中,他率部屡次出击,破坏交通线,炸毁敌人武器库,保卫盐池资源,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河东军民的抗战信心,书写了河东抗战史上的辉煌篇章。
纪念馆里,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张张泛黄的照片,都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嘉康杰的无私奉献精神,像春风化雨般滋润着这片土地。他出身富裕家庭,却心系百姓疾苦。在河东大旱时期,他烧掉地契,减免租税,分粮给佃户,解决农民生活困难,参与土地分配工作,帮助农民干农活,打击破坏分子,他的付出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深厚支持和衷心拥护。馆内记录着这样一组数据,当年只有200多口人的韩家岭村,就有53人入党,57人参军,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7年7月,按照周恩来同志“晋南20天完成扩军3000名”的指示,嘉康杰带领战友们,不畏艰险,奔赴各县,号召青年踊跃参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为八路军扩兵3000余名,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受到表彰。是年12月,中共北方局在临汾召开山西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刘少奇称赞嘉康杰是河东的“群众领袖”。
1938年1月,嘉康杰赴延安“抗大”学习,5月受组织派遣回河东从事敌后游击战争。先后担任中共晋豫特委委员、军事部长,晋豫边游击队供给部长等职,率领游击队战斗在中条山区,配合主力部队多次挫败日军的进犯,为党和人民保存了一支不可小觑的抗日武装力量。正是有他们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付出,才成就了如今河东大地的幸福和繁荣。
遗憾的是,嘉康杰没能亲眼看到革命的胜利。1939年11月8日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暗杀,不幸壮烈牺牲,时年49岁。但他展现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载史册。嘉康杰的名字如同一座不灭的灯塔,照亮了河东革命的前进道路。他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精神的感召历久弥新。这些年来,夏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2017年,投资500余万元,修建了晋南革命圣地——韩家岭纪念碑,扩建了4000余平方米的红色纪念广场,建成了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展馆和嘉康杰纪念馆两个展馆,修缮恢复了中共夏县中心县委旧址,嘉康杰故居和八路军后勤窑洞等,2005年,韩家岭被运城市委列为运城市党史教育基地,2017年被列为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每年都会迎来无数的游客和干部群众及青少年学生,前来缅怀先烈,祭奠忠魂,来这里寻找精神支柱和人生信念。
心怀敬意地参观完嘉康杰纪念馆,我不由感慨万千。在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嘉康杰等民族英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这是中国人民沉甸甸的抗战史中的一个缩影,这是河东人民热血与激情的奋斗史,这是嘉康杰等先辈们用青春和生命奏响的中华民族不屈的英雄战歌!嘉康杰,是晋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共产党人,是我们夏县人民心中永远的英雄!我为嘉康杰开创韩家岭的这片红色土地感到骄傲!我更为嘉康杰创建的河东革命根据地感到自豪!
令人欣慰的是,今天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站起来了、还富起来、强起来了。韩家岭,这片曾经洒过烈士鲜血的土地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探索打造美丽宜居的新农村,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阔步前行。
离开韩家岭村,夕阳将山岭染成金色。返程路上,我的思绪如潮水般汹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生逢盛世,重任在肩,更应该铭记那段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弘扬嘉康杰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凝聚奋进力量,坚定不移跟党走,以实际行动告慰先烈们的铁血英魂,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作者: 彭建国(系夏县延安精神暨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
|总监制:董新慧
|监 制:徐双伍
|校 审:韩辉峰 卫 鹏 刘 希
|编 辑:田小英
|图文编辑:杨文静 樊泽雅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
邮箱:xxrmtjbyx@163.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