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有“天下第一山”之称,自古便被视为国家统一、社稷稳定、民族团结的象征。
山东省泰安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通过实施“六项行动”,依托文化优势,贯穿旅游主业,持续挖掘整理泰山碑碣石刻、古建庙宇、遗迹遗址等特色文化资源中代表性元素符号和形象,持续讲好“铸牢”的泰山故事,推动旅游促“三交”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价值引领行动。在旅游规划与服务中,深入挖掘泰山碑碣石刻、古建庙宇、遗迹遗址等特色文化资源,推出“3124N”工作品牌,即确立3个工作方向,编写1套讲解词,打造2条展示体悟路线,搭建4个平台载体,设立N个展示点、展示区、展示长廊,使泰山旅游成为“铸牢”的生动实践。开通首条民族团结号旅游专线,专线包含天外村—中天门旅游巴士和中天门—南天门索道旅游专线,打造一条贯通泰山的民族团结进步流动宣传平台。开展全线路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在游客中心、公共广场、进山口、防火检查点等处显著位置,设置固定宣传栏220余处,张贴宣传海报,利用户外LED屏动态播放、悬挂横幅宣传标语,营造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宣传氛围。
——骨干培训行动。举办以“铸牢”为主题的培训,组织100余人讲解员队伍,邀请专家学者为其授课,系统讲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重要意义和核心内容,使学员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发展脉络,更好地理解讲解词中的“铸牢”主线,讲好“铸牢”故事。承办以“铸牢”为主题的讲解员大赛,连续两年开展泰安市“文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解员大赛活动,深入挖掘实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物古迹、历史故事,不断提高受众对“铸牢”的深刻认识。
——讲解内容完善行动。将“铸牢”更好地融入讲解词,重点围绕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的建筑庙宇、碑额石刻、遗迹遗址和历史文物故事等内容,组织泰山文化专家学者及导学团队,将体现泰山“铸牢”元素符号植入泰山、岱庙旅游线路的讲解词中。结合现代生活加以解读,泰山的讲解词,力求深入浅出,便于游客接受。目前,已经打磨使用了一套从山下到山顶的讲解词,涵盖岱庙、红门、中天门、十八盘、南天门、碧霞祠、岱顶等多处重要讲解点,形成亲切自然的讲解风格。
——展陈提升行动。山东泰山文化博物馆对官方网站进行改版升级,将139件一级文物拍摄图片并配上文字介绍,微信公众号以图文形式每周推出精品文物,推进AI自助导游。举办“铸牢”主题文物展,将文物展示与节庆文化、非遗文化相结合,丰富展陈的内容和形式。山东泰山文化博物馆与山东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开展社教课堂,从艺术史角度为学生讲解神轴画作,让观众在欣赏文物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故事,彰显融合内涵。
——特色资源开发行动。持续升级、丰富线路上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符号,打磨景点讲解内容。启动青少年“中华泰山成年礼”活动,邀请台湾、新疆、西藏青少年与泰安中学生,在泰山举办成人礼仪式,厚植家国情怀。挖掘泰山封禅“九州泰和”“国家一统”深厚文化内涵,举办实景封禅大典演出,让游客在文化浸润中感受中华民族同根同源的团结力量。创新推出“泰岳彩虹·直播泰山”研学活动,在泰山学堂设主会场,在新疆岳普湖县16所中小学设分会场,实景展示泰山、岱庙等自然景观和人文元素。举办“和合之器”精品文物展,遴选出50余件具有文化交融印记的文物,以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试点示范行动。扎实推进旅游促“三交”计划,从内涵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突出泰山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引领作用,将“泰山——守护精神家园,传承华夏之魂”打造为2024年度全国旅游促“三交”试点项目。扩展“道中华·齐鲁行”品牌,强化泰山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平台作用,积极推动台湾青少年来泰安交流访问,持续打造“海峡两岸·情重泰山”对台交流品牌,开展各类体验交流活动,促进两地青少年共享中华文化、增强团结意识。
来源:中国民族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