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日军阴谋、革新盐政、修建“甸惠渠”与太平水库,惠泽万千百姓……彝族“黑虎将军”张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彝族人民的杰出代表,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云南人民的骄傲。他以热血与智慧捍卫民族尊严,推动社会发展,成为彝族人民的楷模,用一生谱写爱国赞歌。
张冲故居坐落于弥勒市东山镇舍木村委会松棵村,步入其中,“先辈在我心中,奋斗永不停歇;红色铸造理想,拼搏成就人生”等标语随处可见,墙面上还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张冲的英雄故事,每个展厅的展板上都有二维码,游客可以通过扫码了解张冲事迹,感受红色光辉岁月。
张冲故居
山寨里的赤子初心:从彝家少年到革命志士
张冲于1901年出生,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胆识和强烈的正义感。1918年,张冲在昆明求学期间,被逼走“绿林”,他拉起队伍,独树义旗,打富济贫、除暴安良,活动于平彝(富源)、陆良、罗平、师宗、泸西、弥勒、丘北等地广袤山区;他率部袭击法国人控制的滇越铁路弥勒小河口站等车站,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他开仓济民,拯救苦难,深受广大劳苦百姓的欢迎和拥戴。两年间,队伍迅速发展到600余人,一时声震滇东南。张冲队伍的不断壮大,引起了省政府的恐慌,督军唐继尧曾多次派兵征剿,均无功而返。后接受招安,编为唐继尧部第十七支队。
张冲纪念雕像
1937年,张冲担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184师师长,率领部队开赴山东抗日前线。在举世闻名的台儿庄战役中,禹王山阻击战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战,张冲率军坚守禹王山20余天,有效粉碎了日军的阴谋。张冲以坚强的意志、高超的指挥才能、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精忠报国的决心,率领全师官兵以马革裹尸的英雄气概,打退日军板垣、矶谷两个师团数十次的疯狂进攻,全歼平野庆太郎“敢死队”,杀伤日军千余人。由于战功卓著,张冲升任新三军军长。此后,张冲又率部参加武汉保卫战,在富水一带以假阵诱敌深入,发起突袭,再次重创日军。是年12月,张冲被调军委会任中将参议,实际是撤销张冲的新三军军长职务,他便回到了昆明,晚上挑灯阅读《共产党宣言》《矛盾论》《实践论》《新华日报》等革命书刊。通过阅读这些革命书刊,张冲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逆境中更加向往共产党,追随共产党干革命的意志更加坚定。
造福一方的建设先驱:盐政革新与水利兴邦
张冲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在推动地方发展方面也展现出卓越的智慧和魄力。
1931年,张冲因曾参与“四师长倒龙”而受到龙云猜忌,委其担任云南省盐运使。在主持盐政期间,他深入民间对黑井区各盐场进行仔细考察,提出了“移卤就煤”的计划,修建盐道21公里,促进食盐产量提高、成本降低,云南食盐价格下降至原来的三十分之一,解决民食所需。
张冲故居
在云南盐政期间,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采用考试任命制度选拔相关官员,并采取加薪、成立炭火局等措施,允许运销,禁止囤货,平抑市面,防止盐荒。
除了革新盐政,张冲还十分重视水利建设。1939年12月,张冲再次回到弥勒,对甸溪河流域进行考察,拟定“甸惠渠”工程建设规划方案报省政府。1942年,完成太平水库图纸设计和开工库区钻探,但依旧需要解决资金、技术等诸多问题。张冲四处奔走筹集资金,聘请水利专家进行指导。在他的努力下,太平水库顺利建成,一直滋润着弥勒东乡坝、南乡坝、竹园坝,使其成为鱼米之乡,哺育着各族人民。
张冲故居
几十年来,他宵衣旰食、夙夜在公,先后考察岷江、葛洲坝、马湖渡口等长江水系,为水电开发、南水北调的滇中引水世纪工程而日夜操劳,并提出多项水利工程计划,促进了云南的水利建设和农业发展。
站在张冲故居门口眺望远方,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张冲的故事,就像一颗永不熄灭的火种,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代代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来源:云南红河发布
编辑:李颖(实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