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在云南铁路博物馆厚重历史的见证下,昆明市盘龙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老中越铁路沿线民族团结进步联盟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正式启动。20余名来自红河、普洱、磨憨等地的各族青少年集结于此,开启一段跨越山河、融汇古今的“行走思政课”,以脚步丈量民族团结的深厚根基。
开营仪式上,盘龙区委统战部相关领导深情寄语“民族小使者研学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中老友好合作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希望孩子们珍惜此行,用心倾听“三个声音”——“听文物说话”,在博物馆千件珍品中触摸各民族共同开拓疆域、书写历史、创造文化的壮阔史诗;“听历史说话”,深刻理解一部中国史即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维护团结统一是刻在血脉中的至高信念;“听文化说话”,领悟中华文化作为集大成的瑰宝,其交相辉映的多元特质正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并以“千房同膜,千籽如一”的石榴为喻,期许青少年们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归属与自豪。
此次研学以“轨记·盟誓”为核心脉络,将课堂延伸至中老铁路沿线的山川村寨,打造沉浸式、现场化的思政教育体验:在“雨林书简”中体悟生态共生的民族智慧,在“轨记·盟誓”中熔铸青春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在“行走思政”中夯实信仰根基。从云南民族博物馆的文化之光到云南陆军讲武堂的铁血之根,从生命起源的探究到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之答,课程将引导青少年思考空间互嵌、经济互嵌、文化互嵌、社会互嵌、心理互嵌的深刻内涵。活动将通过“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感悟、“共建幸福边疆”方案设计等主题式的小组讨论、成果创作,强调从“理解”到“认同”再到“行动”的跃升,让思想的种子破土而出,化为建设家园的志向。
此次研学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多民族和谐共生的云南,不仅珍存着民族文化的“活标本”,更肩负着建设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时代重任。让各族青少年共聚一堂,走进历史纵深、深入村寨生活、抵达边疆国门,正是为了以脚步翻阅大地之书,用眼睛见证交融之美,让“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如雨林根脉般深植青少年心里。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冯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