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工填写纸质票据、印刷机印刷硬板票,到计算机印制软纸火车票、磁介质火车票,再到铁路12306成为全球最大实时票务交易系统,高峰时每秒出票千余张,电子客票实现“一码通行”……小小车票变迁,见证了中国铁路“跟跑、并跑、领跑”的发展史。近日,中国铁道博物馆“从有到无——中国铁路客票的变迁”主题巡展走进社区,向社区居民展现铁路客票的变迁过程,该展览将一直持续至9月。
步入京铁和园社区一层活动室,一张张老照片唤起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展览现场,旅客早期在火车站排队买票的场景引来围观。“那时候售票员要把不同的车票分到不同的柜子里,根据旅客目的地从相应柜子里拿车票,用针式打印机打印日期,再在票背面贴上一张带有车次与车厢的纸条,盖章后还得用算盘、计算器计算票款找零......”讲解员的讲解,引发许多年长居民的共鸣。“可不,以前春运时都是提前好久去排长队,流程比较繁琐,现在是在网上直接下单,变化真是太大了!”前来观展的李先生感慨道。
本次展览按火车票变迁时代划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名为“人工售票时代”,展示了早期的纸质票据和硬纸板客票;第二单元为“计算机售票时代”,随着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从1.0到5.2版本的升级换代,延续100多年的传统手工售票方式彻底被改变,铁路售票步入全新的计算机时代;第三单元为“互联网售票时代”,新一代铁路客票系统12306在线售票平台为中国铁路客票带来的革命性变革;第四单元为“时代之光群星璀璨”,展示了以“时代楷模”单杏花同志为代表的铁路12306客票团队所做贡献;第五单元为“展望未来”,探索铁路客票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旅客在购票时,可以使用VR、AR预览车厢环境、座位位置等信息,帮助其做出更满意的购票选择。”讲解员展望。
火车票收藏爱好者刘振起也带着他珍藏的“宝贝们”来到现场,半个世纪前各种火车票、铁路“公免票”和“样票”让观展居民开了眼界。“我收藏火车票是分主题的,有的按票面分类,有的按线路分类,有的按始发终到站分类......”如今,刘振起已珍藏各类火车票十几万张,他把珍贵的车票制作成收藏贴片,还专门用两间屋子专门堆放。
“从有到无——中国铁路客票的变迁”主题展览去年12月于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推出,广受市民游客的欢迎。“今年,我们实施了优质展览进车站、进社区、进学校的‘三进’举措。为让更多人理解铁路票务系统的演变升级,首站便选择了具有特殊意义的京铁和园社区。”中国铁道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京铁和园社区坐落在“京张铁路第一站”原广安门车站旁,目前正打造“寻忆京张”铁路文化记忆博物馆社区。未来,该主题巡展还将走进火车站、高校以及更多社区,讲述铁路客票的发展故事。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胡子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