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摩托车去旅行,摩旅二字,承载了太多年轻人出去“野”的无限渴望。“在路上”,便是26岁重庆小伙辜闯一年到头的常态,他甚至给自己的微信名加了一个“小尾巴”备注:(骑车中)。
“我做到了!我把我的渝A小踏板成功从中国骑到了法国!”历时55天,穿越17国,骑行15237公里,夜幕下的埃菲尔铁塔见证了辜闯意气风发的胜利宣言。网友纷纷点赞其行动力,肯定他的勇气,也好奇一路上的花销,羡慕他如此自由的摩托车旅行。
“听起来荒谬,但只要敢想,就有办法做到。”到达法国巴黎后,辜闯在社交平台上这样鼓励那些跃跃欲试想要出发的人们——人生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人生从不确定”。
这像诗歌般意犹未尽的结语,也是故事勇往直前的开头。
辜闯从新疆霍尔果斯出发。受访者供图
结束东非四国摩旅立即挑战欧亚线
一个人,骑自行车,去拉萨,16岁的辜闯曾孤闯川藏线。骑行令少年如此着迷,但成年后军旅生涯中一次膝盖受伤,让他退伍后与自行车从此绝缘。
相较动辄破六位数的大排量ADV(探险摩托车),改装后共计花费一万六千元的国产踏板明显是普通人更为心动的选择。辜闯酷爱户外,“入坑”摩托车可以追溯到2020年。5年时间里,他骑遍了各式摩托,足迹遍布国内新疆、西藏,甚至去到了非洲。今年上半年,他刚结束了为期3个月的东非四国摩旅。“长途旅行骑跨摩托车费力,骑踏板摩托的舒适度,正正好!”
辜闯全部大约3万公里行程规划图。 受访者供图
定好大约3万公里的横跨欧亚的计划,辜闯便不打算把时间耗费在从重庆出发的国内行程上了。他用1250元的快递费,将改装了前保险杠、拓展架的踏板摩托小心翼翼地托运到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他在那里正式出发。
英文水平停留在初中阶段,其他外语一窍不通,骑一款平价的纯中国血统踏板摩托车,去横跨欧亚大陆完成这3万公里的往返里程,辜闯正在挑战别人口中的不可能。那个曾被自行车排除在外的人,眼里依然燃着火,26岁的辜闯想告诉所有人:没有不可能。换种方式,他照样可以走更远的路。
给车身涂装上中国红,前挡风板贴一个“闯”字搭配一只“鹰”的图案,单看车头最醒目的中国国旗,你便知,这次旅行被赋予了更深的意义:“出国当然更要骑国产车!我就是想证明,我们中国制造很牛啊。”
瞥了一眼新车里程表上的0公里,6月15日,辜闯把油门转把一拧,上路了。
摩托车尾箱贴了骑行路线。 受访者供图
途径17个国家一边骑行一边发视频
出国第一个途径的国家是哈萨克斯坦,在这个国家辜闯有单日最高的骑行里程,700公里。早上9点出发,凌晨3点到达既定目的地,一天中,他骑行10个小时,11L的油箱容量总共加了3次油。
“哈萨克斯坦的路况比较好,高速路类似于我们的国道,有些路段甚至可以开130km/h的定速巡航。加上戈壁风景比较单一,看的风景少,就会骑快点。”出发前,辜闯习惯只把握全程的大致路线,更详细的阶段计划留待路途再慢慢“见招拆招”地探索。
目前,他已从哈萨克斯坦经过俄罗斯、格鲁吉亚、土耳其、克罗地亚,进入意大利、德国、奥地利等17个国家,于8月7日到达单边征途的终点法国。最后,他还将从法国出发再骑约1万5公里,不走“回头路”地回家。“目前花费没记过账,但总体花销预计在8万元左右。算上回程,一共要途径20个多国家。”
在土耳其搭帐篷看热气球。 受访者供图
他并非一味埋头赶路,也会尽情享受沿途国家精彩各异的地域风情和美食美景。辜闯曾经绕路800公里,在俄罗斯的伏尔加格勒亲眼目睹苏式雕塑美学的巅峰之作“祖国母亲在召唤”;他也曾专程绕道前往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大学时天天通宵追《权利的游戏》,总算来到真实的‘君临城’一了夙愿。”在土耳其,凌晨4点他裹着睡袋哆哆嗦嗦地钻出帐篷,看热气球在晨曦中冉冉升空;在亚美尼亚的阿勒山神山,他笑称这里神似“小川西”;在格鲁吉亚的塞凡湖畔,他凝望良久。“美啊,像赛里木湖。”
或快或慢,也有松有驰,辜闯没有辜负自己名字中自带的闯劲。3万公里的“欧亚超大环线”,他将自己的骑行足迹缩小、打印、粘贴在摩托车尾箱的正面最显眼处,并收获了一路赞叹。
有沿途的居民拿出手机,拍下了这极具中国特色的涂装与尾箱,也有不同国家的摩友与这个晒得黝黑却精神百倍的骑手合影,C位还得是这辆挂着渝A牌照的踏板摩托。
在格鲁吉亚遇到了中国同胞。 受访者供图
在格鲁吉亚,他偶遇中国同胞。对方看见这辆车,蹦跳着上前,直呼:“老乡啊,你厉害啊。我都恍惚了,我就说怎么从山路里冒出一个我们重庆牌照的摩托车。”
在亚美尼亚骑行时,来自迪拜的摩友大哥语带肯定地说:“我以后也会用一辆中国制造的摩托车走遍中国版图。”辜闯说:“他说了好几遍‘中国生产的摩托车是世界上最好的’。”
关于车的质量,辜闯深有同感,这位给力的“伙伴”一路上没出过岔子。到达法国后,辜闯甚至在亮灯的埃菲尔铁塔下对着摩托车致谢并许愿:“感谢你带我来,也希望最后的1万多公里你能把我安全地带回家。”
渝A牌照的踏板摩托走过欧亚大陆。 受访者供图
小眼睛,平头,身材挺拔。骑行之余,辜闯也要在视频中出镜。他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把当天的骑行日常视频剪辑成作品,发布在自己的自媒体账号上。视频里,他对着镜头大声介绍:“来看看,今天又干哪儿来了!”语气中全是利落与干脆。
他的只字片语,却为更多人掀开了摩旅的小小一角。
爱旅行的人,在这里看旅行干货与经验——摩旅欧亚,究竟如何申请到法国90天的申根签、为何每经一个国家都要购买保险;看稀奇的,兴致勃勃地追更,听辜闯介绍在哈萨克斯坦骑行究竟有多热、瑞士的物价有多贵、在法国花200块(人民币)的酒店住宿条件为什么堪比“纯狱风”……甚至有精明的网友笑嘻嘻地直言,让摩托车厂家打钱!甚至有人盘算着,等辜闯骑行3万公里安全回国,就去入手一辆他的同款车。“好权威的测评!”
到达巴黎。 受访者供图
充满伤痕、意外和孤独的旅途
从曙色初染到暮霭四合,骑行的大多时间,辜闯总保持一个姿势——头戴摄像的Gopro,手机保持导航页面,卡在油箱总成盖上,人则低伏于车身,以减少骑行时的风阻。他穿行于尘烟翻涌的图尔盖高原、西伯利亚平原,沿途经过了全球最美十大公路之一,D400地中海的海岸线。但有时,山川河流地形之壮美,他也没有多余的力气去好好欣赏。因为这一路上,除了风景,还有暴雨、酷暑、语言障碍,1万5千多公里的路上总是充满未知,“附赠”了他许多突如其来的意外。
“很多人都告诉我,说‘你的生活我的梦’。其实这一路走过来有多少艰辛,只有我自己心里清楚。”他说。
走错路是最容易让人害怕的事。不断试错下来,辜闯甚至总结出谷歌地图和高德地图各自在哪些国家更为适用。“俄罗斯就千万别用高德。”他撇了撇嘴巴。
一次因为导航误导,暴雨让土地直接化为“胶泥”,辜闯骑车进退两难。加小油门百分百打滑,加大油门就摔倒。在一个视频里,辜闯摔了4次,最后还摔伤了肋骨,压到了腿,浑身是泥。苦中作乐的精神让他趴在地上对着摩托车直叹气。“哎,跟着我,你也遭老罪了。一个城市踏板,跟我去玩世界拉力赛。”
辜闯与救助他的俄罗斯父子合影。 受访者供图
比救援电话先来的,是一对路过的好心俄罗斯父子。辜闯坦言,这是旅程最惊险的一次,也是收获最多善意的一次。“父子主动帮我拖车,从下午一直陪我等到晚上11点半。我的行李全沾了泥土,他们摆摆手示意不要紧,让我直接放在他们车辆干净的后备箱里,然后送我去旅馆。”
夜间骑车,也是辜闯最紧张的时刻。格鲁吉亚多山路,“(这里)就像重庆的路,弯弯绕绕。甚至连天气都像,雾蒙蒙的天,绵扯扯的雨。”他骑了100多公里的“搓衣板路”,能见度不足5米,旁边就是悬崖,辜闯还摔了一跤。这次视频中,他的语气明显低落:“左腿好痛,我好想哭。”但他又说,放弃的念头,还从来没有过。他在视频中提醒摩友:“一定要骑慢一点,别图快,得防御性驾驶。”
在他眼里,骑摩托是一风险与挑战并存的快乐事,关于骑车,他说:“血也是自由的,是沸腾的。”当然,他也时刻告诫自己安全第一,摩旅最需要的还是量力而行。
除了安全,出行还要考虑费用。辜闯一路上能省则省,他带了炊具,会在沿途购买食材,自己做番茄炒鸡蛋,相比吃腻的土豆和白米饭,堪称美味。偶尔,用一小块火锅底料配上干挂面,煮熟又是“重庆胃”被疯狂满足的一餐。“借着火锅香味,辜闯沿途都会给遇到的感兴趣的当地居民介绍中国重庆,安利重庆的火锅。
“他们没有听说过食物还能被这么烹饪的。”辜闯一边介绍,一边给这些人翻看自己手机中的重庆火锅的照片。“他们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说有机会一定会来尝地道的重庆火锅。”
1.5万公里,一路走来会孤独吗?辜闯想也不想地回答:“那可太孤独了。”
在路上连摔4次。 受访者供图
在陌生的环境里,一个人解决吃住行的所有问题,拍视频也只能靠自己。遇到突发状况,唯有硬着头皮上。“我甚至没有时间去产生情绪,我只能先去解决问题。”
当被问到这一路走来有什么收获时,辜闯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他思考许久,慎重回复:“人经历的苦难何尝不是人生的幸事?这一路,我增加了太多阅历。10年前骑车去拉萨的时候,我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能亲眼看到西伯利亚的日落,能骑着踏板摩托到法国。”他说起了自己在安塔利亚遇到的一个德国女生。“她19岁,一个人从中国的乌鲁木齐徒步和搭便车回德国,太不简单了。”辜闯由此感叹,人生真的无限可能。“想做什么就大胆去做,迈出第一步往往需要的是勇气,而并不是经济。”
“不排除有一天我还会去北美、南美,去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探索。”这次他发出来的不少摩旅视频的BGM(背景音乐)都选择了一首自己很喜欢的歌。“身上背着行囊,打算随便乱晃。”张震岳在歌里这样哼唱着:“这趟远行会在哪里停?别太担心,我会度过大风大浪。”
上游新闻记者 周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