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凤凰溪畔的竹影婆娑,到峡谷漂流的浪花飞溅;从龙湖古寨的连片碧波,到桑浦山下的生态沟渠……在潮州市潮安区,一条条生态廊道串联起如珠村落,一个个亲水项目唤醒沉睡资源。
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契机,潮安区以碧水为墨,绘就生态富民新图景。如今,水清岸绿产业兴,一幅“以水美村、以水兴业、以水富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水富民:溪畔文旅旺,碧水淌金来
盛夏时节,凤凰溪流水淙淙。归湖镇溪美村新建的水陂横卧溪上,清流顺着鳞状台阶层层跌落,晶莹的水花溅湿戏水孩童的脚丫。汀步石间跃动的身影,与潺潺溪水共同勾勒出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
“过去这里是另一番模样。”潮安区水务局工程建设股股长吴德胜回忆道。曾经的凤凰溪,两岸杂草丛生,老旧水陂由块石简单垒砌。经过系统清淤和现代化水陂建设,凤凰溪焕发新机:抬升的水面倒映天光云影,新建的汀步石串联两岸,错落的跌水台阶既调节水流,又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生态景观。1.2公里竹制长廊沿溪蜿蜒,18间临溪竹屋错落有致。每当暮色降临,竹影婆娑,波光粼粼,构成令人沉醉的水乡美景。
人气随着水清而聚。村民王春雄的农家乐紧邻溪岸,每逢周末一座难求:“游客携家带口来戏水,下午品茶赏景,晚上尝农家菜,常常流连忘返。”像这样的特色农家乐,溪美村已有44家,加上新开的露营地和民宿,年接待游客近150万人次。“收入比过去翻了番!”王春雄喜笑颜开。
这份喜悦背后,是溪美村创新的“334”分配机制在支撑。2021年,溪美村经济联合社将凤凰溪两岸100亩土地统一整合:30%收益用于村集体发展,修建了停车场等基础设施;30%按人口分红,村民人均年增收1200元;40%返还土地提供者。这一机制既提高了村民积极性,又保障了集体收益。
“从2021年到现在,村集体收入每年都有增长,目前村集体收入达到117万元。”溪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壁川表示,水利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更带动了农家乐和农产品销售,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将地方特色巧妙融入水岸景观,潮安的“水文章”越写越活。凤凰镇凤翔峡里,天然河道化身漂流赛道,浪花里翻涌着游客的尖叫与欢笑;赤凤镇潮州大峡谷一期投资1.2亿元,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4.8公里河道、107米落差,让“玩水”生意越做越大,村民腰包越来越鼓。
以水美村:臭塘变碧塘,清水绕村流
晨光微露,凤塘镇淇园村的池塘泛起粼粼波光。村民郑松南踩着新修的仿木步道,向六角亭里的邻居打招呼。“两年前?这儿可是蚊蝇滋生的臭水塘!”老郑的话语中,满是水系治理带来的获得感。
短短9个月,这片1.7万平方米的荒地焕然一新。2023年8月启动的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景观营造工程,到次年5月就交出了答卷:9300平方米绿化带中,六角亭翼然,廊架藤蔓缠绕,生态护岸曲线优美。这种“水系连通+生态修复”模式,不仅将“脏乱差”变为“美如画”,更成为潮安“百千万工程”的治水实践之一。
水活了,村美了,人的精气神也提起来了。借助潮安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的契机,龙湖古寨周边5万平方米违建拆除后,13个散落池塘连成一片,岭南水乡的韵味在碧波间流淌。更妙的是,这股“水动力”带动了美食街、带火了特色商铺。如今,150家店铺、12家民宿喜迎八方客,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4000万元。
庵埠镇郭陇工业区的横沟治理则展现了治水智慧。327万元的投资,让700余米河道重获新生——清淤疏浚既解决了内洋排涝难题,又连通了竹筒溪与桑浦山支流,实现生态补水与农业灌溉双重效益。“畅通水流只是第一步,保持水体活力才是长久之计。”庵埠镇副镇长苏佳曼说。
为此,一套严密的“水生态守护网”在庵埠铺开:潮安区河长办无人机航拍监测、各级河长定期巡查,专业清漂队常态化清理河道,“民间河湖志愿者队”活跃在治水一线。这种“科技监测+人工巡护+全民参与”的管护体系,成为潮安实现水系长治久清的核心密码。
■延伸
潮安区布局五大水经济片区
激活“水利+”多元价值
立足特色水资源优势,以水为媒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近日,潮安区水务局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因地制宜规划五大特色片区水经济布局。结合“百千万工程”,五大片区计划通过水利设施升级与生态景观营造的有机融合,既补齐农业水利短板,又培育出乡村旅游新业态,实现“水利+”多元价值转化,打造特色水品牌。
其中,江东镇依托示范性蔬菜基地和江心岛资源,实施灌区提标整治工程,补齐农业水利设施短板。重点推进韩江两岸堤防景观提升,串联古村落与农业基地,打造田园风光带,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
登塘镇将以绿太阳生态旅游区、白水岩古迹和世田红色村为核心,规划“长征文化·红色典范”主题线路。通过清洁小流域建设,开发枫江上游小水库群亲水项目,拓展生态旅游区辐射范围,带动周边民宿、农家乐发展。
归湖片则聚焦溪美村凤凰溪游憩带提升,优化幽峪逸林生态旅游区、凤溪竹筏漂流旅游区、狮峰村乡村旅游项目品质。筛选适宜河道实施综合治理与景观工程。
此外,桑埔山挖掘中离溪文化价值,推进河道综合整治,配套建设水文化广场和水利科普基地,构建人文生态体验区。韩江沿岸规划生态观光带,强化梅潮联动枢纽功能。结合古镇古村保护,实施水系联通与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滨水公园等景观节点,实现差异化发展。
文/图:南方+记者 纪金娜
通讯员 林梓烨
【作者】 纪金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