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黄山区汤口镇,山岚未散时,松也民宿的木门轻响。晨晖漫过窗棂,为客厅镀上金边——六十余面国旗依序悬挂,每面旗下压着一张英文便签,墨迹深浅不一,却都泛着暖意。
“这是我们的‘世界来信墙’。”身着棉麻衬衫的松也民宿主理人张劲松擦着咖啡杯抬头,用温和的英伦腔说道,“每面旗子都藏着一位国际友人的故事。”
作为黄山风景区的核心门户与重要游客集散枢纽,汤口镇长久以来便是五洲四海宾朋的汇聚之地。随着我国对多国相继实施免签政策,镇上的民宿里,金发碧眼的访客更显寻常了。
“今年新添的国旗,可比往年多了不少呢!”张劲松的目光追随着庭院中往来的异国身影,话锋一转,道出了收集各国国旗的初衷,“今年新添的国旗比往年多。我在了解各国风土人情时,发现有的国家会在山中小屋挂满各国登山者的国旗,当地人说‘每面旗都是归家的印记’。我想让汤口的客人也拥有这种‘被铭记的归属感’。”
这些国旗皆出自张劲松之手——客人抵店前,他会准备一面国旗,已坚持多年。首位留痕者是一位拥有澳大利亚和斯里兰卡双重国籍的女士。“她捧着国旗端详许久,眼眶湿润。”张劲松回忆,“她说在澳洲三十年,但斯里兰卡同样是她的祖国,她满含感激地捧着小小的国旗说着‘我的根,原来能在这儿被温柔安放’。签名时她手颤,蓝黑墨水在便笺上晕开小团,像朵纸上的花。”
这样的温暖,在松也民宿日常里俯拾皆是。上周,奥地利游客克劳斯找张劲松“切磋牌艺”——用纸牌围坐玩“跑得快”,从波克啤酒聊到萨尔茨堡音乐节,笑声朗朗。张劲松指向墙上的奥地利国旗:“这面旗下,又多了段‘牌桌外交’的故事。”
松也的温度,是汤口“国际会客厅”的缩影。沿汤川路向山脚,各民宿里国际对话不断:“鹿鸣谷”欧式壁炉旁,管家用英语为德国游客讲解黄山地质奥秘;“山语”茶室中,茶艺师演示“茶道二十四器”,外宾捧着青瓷盏,在茶香里触摸东方美学;“零伍幺柒”工业风大厅,刚出炉的蟹壳黄热气腾腾,法国背包客举着相机感叹:“比巴黎咖啡馆的早餐更温暖!”
这些民宿的共同点,是主人或管家能用英语流畅交流,更将“服务”升华为“对话”:张劲松的书架上,《剑桥英语口语》《跨文化交际》书页卷边,夹着与各国游客的合影;“山语”管家每周线上英语角,笔记记满“工夫茶”“榫卯结构”的专业译法,连文化背景都标得详细;“鹿鸣谷”员工定期学习各国礼仪,每个细节都透着尊重。
暮云漫过山峦,国旗墙染成暖金色。张劲松整理刚收到的波兰国旗,指尖拂过微微翘起的边角。“上周波兰摄影师住了三天,走时说松也像克拉科夫的老民宿,却更有活力。”他凝视国旗,声音自豪,“我们的目标不是挂满整面墙,而是让每面旗背后都有段独一无二的‘汤口故事’。”
微风掀起松也民宿内一张便笺,英文在光影中若隐若现:“在汤口,我找到了回家的路。”

作者:王晨璐 周骏超
新闻投稿邮箱:hszxbjb@163.com编辑:程红妹
二审:王翠竹
终审:金一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