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港珠澳大桥的车流划破晨雾,
当“跨境”成为历史,
香洲这座与港澳路桥相连的滨海城区,
不再仅仅是地理意义的"桥头堡",
更成为承载三地文化交融、生活共生的情感容器。
前不久,央视《城市风华录·珠海篇》的镜头
掠过情侣路的椰林碧浪,
定格北山村祠堂的岭南传统文化,
将香洲的融合浪漫推向了全国视野。
——这场跨越地域的文化共鸣,
恰是湾区生活最生动的注脚。
清晨六点,湾仔口岸的渡轮汽笛划破晨雾,阿婆的竹篮里盛着沾露的百合——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珠海与澳门之间最生动的贸易图景。
彼时的湾仔“花婆、“花公”,每日乘船将鲜花送往澳门街头,撑着船挑花过海到澳门,一篮花换得一家生计,也编织起两地最早的民生纽带。
▲旧时湾仔的花田
图源|珠海史志
如今花农只需把鲜花打包成捆,等待物流车从珠海拱北口岸抵达澳门。
图源:魅力香洲
百年间,将从“花船”到“花车”,将鲜花销往澳门的方式越来越方便。“跨境共生”的故事,在香洲也不断续写:
共饮一江水
三面环海的澳门,水资源奇缺,自珠海1959年成立对澳供水管理处开始,香洲便肩负起为澳门输送淡水的重任。
“水艇”从珠海湾仔银坑运水到澳门
(图片来源于《源流——珠海对澳门供水口述史》,
珠海水控集团档案室藏)
澳门街头的“担水妹”担水沿街叫卖,是当时供用水紧缺最真实的写照
(图片来源于《珠澳20年》)
1960年,对澳供水工程凿穿莲花山脉,竹仙洞水库建成投用,正式向澳供水,同年7月,湾仔银坑水库竣工。
承担对澳门供水的湾仔竹仙洞水库现状
清冽的西江水通过28公里管道涌入澳门,终结了居民"望天等雨"的困局,而后,更多原水保障工程不断新建,对澳供水管道如同生命之脉,让珠澳两城紧紧相连。
1979年11月4日,珠海市对澳门扩大供水工程落成典礼
(珠海市档案馆馆藏)
一度游曳于珠澳之间的“水艇”,和走街串巷售水的“担水妹”,也都退出了历史舞台。
拱北这道闸
设立关闸是葡萄牙人进入澳门后,广东官府在收取地租银的同时,对澳门实施管治较早采取的一项措施。
拱北海关这道关闸,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无声诉说着国门的沧桑。
关闸门
(珠海市档案馆馆藏照片)
1999年,拱北口岸新厅启用,单日通关量从千人跃升至50万人次,见证澳门回归后的人潮涌动。
1999年的拱北口岸
(珠海市档案馆馆藏照片)
如今游客如织的拱北口岸
天堑变通途
2018 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使得香洲成为内地唯一与香港、澳门同时陆路直连的城区。
这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如银色巨龙横卧伶仃洋,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
自通车以来,港珠澳大桥不断刷新车流量、客流量纪录,日益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员和货物往来的大动脉,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
香洲这些口岸记忆,镌刻着两地居民从生存依赖到发展共融的故事,每一次往来,都是湾区融合的缩影。
如今,跨境的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居民跨境生活的可能性被不断拓展。
近些年,随着“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等政策的不断推进,大批港澳家庭驱车经港珠澳大桥北上,在香洲掀起跨境采购、休闲旅游热潮。
目前,港珠澳大桥口岸日均车流量超1.9万辆次,大桥海关累计快捷验放港澳单牌车超500万辆次,单日最高峰突破2.8万辆次。
澳门陈先生驾车驶入“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道,指纹识别、人脸比对、证件核验一气呵成。
“以前通关要40分钟,现在5分钟搞定。”陈先生表示虽然车辆越来越多,但通关还是比较顺畅的。
通关后,港澳游客扎堆打卡珠海山姆扫货、万象汇血拼、富华里潮逛、北山感受文艺、海边骑行露营,港澳家庭来香洲打卡的节目越来越多。
就像央视《城市风华录·珠海篇》里,由撒贝宁、宁静等组成的“风华团”沉浸式探访情侣路、北山村、港珠澳大桥那样,每个人来香洲,都能找到幸福的密码。
作为来到香洲创业的澳门90后青年,阿杰店铺享受着租金和税务的优惠。
“这里不仅是生意场,更是生活圈。”在香洲,像阿杰这样的港澳青年不在少数,他们在这里创业、生活,将港澳的创意与内地的市场相结合,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湾区故事。
香洲区还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政策机制、促进情感文化,“跨境养老”也成为越来越多港澳长者的选择,他们在这里找到了“第二个家”。
图源:魅力香洲
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的香洲,逐渐成为港澳青年的"创业后花园"、银发族的"康养新选择",成为越来越多港澳人向往的宜居之地。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2049年,香洲的规划蓝图正勾勒出更宏大的共生图景,一个“无界湾区”正在徐徐展开:
交通更便捷
在交通互联方面,香洲将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港珠澳大桥的辐射效应将进一步放大,其西延线等交通干线将不断优化升级,形成更加高效便捷的跨境通道。
此外,香洲还将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交通流量的精准调控和智能导航,让出行更加安全、高效、绿色。
医疗共同体
在医疗方面,将加强与港澳医疗机构的合作,引进港澳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跨境医疗转诊机制,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教育无边界
在教育方面,将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多优质的学校,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为港澳居民子女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
同时,加强与港澳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学生交换、联合培养等项目,促进三地学生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香洲,正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完善的商业配套和宜居的生活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港澳人前来。这里不仅是他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更是他们享受品质生活的理想家园。
湾区潮涌处,香洲正扬帆
此刻,港珠澳大桥车流如星河流淌
当2049年的晨光洒向伶仃洋
人们将看见所有跨越山海的路
都归向湾区人们的“诗与远方”
所有关于大湾区协同的宏大叙事
终在香洲的街巷化作寻常的烟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