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企融合 美美与共

值得一游的景区
因多次在外长途旅行,错过了去泾阳郑国渠近处景区的游玩,心中觉得遗憾:远处去了,近处却忽视,一定得补上。
旅行社遂了心愿,炎暑之日,发了游程。按约第一个上了绿色的旅游车,后边又先后上来了不到二十个人,游车没有坐满,游客除旅行社几个管理人员,都是新面孔,年轻人居多,说明郑国渠景区大部分人都游过了,唯老朽这还是头一次。
游车在宽阔整洁漂亮的柏油大道一头向西行驶,在“车览”风景的同时,思绪把老朽拖向遥远,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情景似乎在眼前闪现:
国际上共识,把宗教领袖基都耶稣诞生的那年定为公元元年,並以此为界,记录着历史的发展。公元后顺记,到现在已经历两千零二十五年。公元前返记一直至远古。公元前二、三百年,是我国的春秋战园时期,“七雄”统治着华夏领土,后来楚汉相争,最终刘邦胜利,以西汉替代延续了大秦的统一版图。
文章不能扯的太多太乱,紧贴主题。公元前246、256十年间,“七雄”战国时期,我国南北两大光耀后世的无坝水利工程建成。南为四川盆地成都的“都江堰”。地方长官李冰父子“为政一方,富民一片”,建成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沃野变为“粮仓”,史称“天府”;而北方也有了行动,当时七雄(齐、楚、燕、韓、赵、魏、秦)秦国宏图远大,国力強盛,实现华夏一统是他们的最终目标。其他各雄心知肚明,也打着各自的小算盘。七雄中韓国较小,却佔据着华北中心的有利位置,其兵器发达,令同行畏惧。韓国国王阴谋诡计多端,对秦统一害怕,为了麻疲秦国,选派水利专家郑国为秦在泾河洛河之间修渠,大搞水利工程,企图以此拖住迟滞秦国前进的步伐,为自己赢得“喘息”的机会。
搞水利,修渠道,灌良田,防早情,这是一项富民工程。韓国的阴谋,我想凭秦国王赢政和他的智囊集团,参谋班子不会不知,他们实施统一的步阀缓不可停。经过十年的养精蓄锐,军民奋战,大获成功,国家粮草充裕,人丁兴旺,始皇帝雄才大略,带领铁骑,先灭韓国,后谋逐个灭亡其他雄国,实现了中华一统,成就了“千古一帝”威名。在韓国的“疲秦之计”阴谋破产,弄巧成拙,成为“強秦之策”建成的“郑国渠,在历史上留下了佳话。郑国在疲秦中,对技艺的求真和敬业精神也因此被青史铭记。他巨大的石雕形像而今在渠首景区昭示后人,熠熠生辉。
大巴进入景区,在游客中心广场,郑国雕像前,游人纷纷拍照留念,並流连参览。
泾阳郑国渠景区,不坐景区景交车是不行的,有徒步道,全部跑完,一天不行,且费时费体力。景交车不贵,一次交费,上下往返,人性化管理。手续办妥后,景交车一下就把你拉到山顶郑国湖。郑国湖非天然,为筑坝截水人工湖泊。有多种水上游乐项目,如划船坐游艇等,还有售卖当地特色小吃零食的摊点,以满足游客的脾胃。我们在湖边和形似元宝的泾河隔岸山头,岩石山标前拍照留念后,然后沿峡谷围栏石阶栈道而下参览。要说的是,一个“泾渭分明”的成语,传颂古今,泾河清,渭水浑,在汇合处成为鲜明对照。我的脑海里,始终一个烙印:泾河清澈。然而,今之峡谷泾河水,水色不仅浑浊黄褐,而且泥沙甚于心中的渭水,潼关三河口的浊流。在峡谷涌流中翻起的浪花,不是白亮,是黑乌,心情是一种惊奇中扫兴,与宣传大相竞庭,颇让人追究深思。
在郑国湖流连参览拍照留念后,然后顺泾河峡谷沿石阶栈道蜿蜒曲折而下。由于天气炎热,沿路逄洞遇隧,都有人歇息纳凉。游人如蚁,走走停停,观看着泾河风光,指点说笑,兴趣昂然。
浮云桥,建在弯曲的老崖上,约有一半凌空伸向河心,玻璃地面平台,危险刺激。站在上面拍照是最佳去处。胆大者争相享受,胆小者望而却步。上浮云桥要求必穿一元钱一双的防滑脚套,景区特定的安全措施。
行走中来到一个宽阔地带,崖下水潭栏杆围绕,一石桥横陈其上。一边溶洞口,人为树木一棵,枝叶缠绕洞顶,间杂白底红字:柳毅传书。这是一个与泾河有关的历史传说故事,说的是洞庭龙女远嫁泾川(即是泾河龙宫),去被泾川夫家虐待,处境艰险,急于娘家救难。这时,正好书生柳毅游历于此,他正直善良,得悉实情后即为龙女传书于湖南湖北交界处的洞庭湖。洞庭家人气愤,召集人马怒毁泾川。洞庭家人后感柳毅仗义救难龙女,用金银珠室用以回报,並有意将龙女许之,缔结百年之好。柳毅仗义救人于危难,没有私心,初为不允,但龙女坚贞,非柳毅不嫁,几经波折,两人终成眷属。一段凄美传奇的爱情故事被开发者挖掘在这里呈现,意境深远,为景区添彩,增加了乐趣,满足了游人的好奇。溶洞内石阶栈道随势而建,中有一小桥,给有“小桥流水”,仙境人家的风情。溶洞钟乳奇石,鬼斧神工,洞厅高大,清凉爽快,把游人的兴趣和对柳毅龙女的想象引向极致。溶洞不长,行深有出口。出洞豁然,悬崖围栏保护,游人倚栏观望,远山朦胧苍黛,峡谷泾水拍岸,波涌奔流,风景优美,风光无限;原路出溶过潭桥上台阶,则是另一处溶洞,它更高更大更宽阔。洞窟内,建有秋迁,滑板等游乐项目,花团置顶,富丽堂煌,既是游览的好去处,又是纳凉的好地方。两溶洞相对,一潭一桥连结,象两个亲密的姐妹,为游人各显自己的魅力,做着无私的奉献。
在此参览结束前行,来到一个涼亭长廊,游人或坐或站,相拥于此,摩肩接踵,因炎热红晕凝结两腮,笑脸流着汗水,花红柳绿映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泾河峡谷闪现。这里有好景点,也是游客分流处。上一段台阶路,过一个山门,就是是下沟的台阶路。路首一只白色的粗水管出水不停,顺石阶路而下。游人必先跃过一段水雾喷洒的台阶,然后踏着流水台阶下沟。上边景点门口彩色广告栏有介绍:下水阶入沟后可进到一个溶洞内,溶洞有山泉出水流淌,钟乳奇石,亿万年前的东西千奇百怪,加上人工着意打造,形成多项游乐项目,是游人纳涼,歇息,活动的胜地。游玩享受后出天洞到达“黑沟奇峡”集合点。我们一行老人居多,没带防滑衣具,放弃了从这里通过,而从另路攀跃到达“黑沟奇峡区”标石集合点。在这里稍事歇息,乖景交车返回,到达郑国渠游客中心始发处,参览结束。本来今天只是这一个游点,因距礼泉县袁家村很近,领队与大巴司机看天气和时间允可,让大家去袁家村转了一圈,并顺便在餐点享受了美食。
返回的路上,回顾郑国渠之游,颇有感慨,不妨分享之。
其一,郑国渠是借助泾河洛河自流之水在关中之心修筑的一项无坝水利工程,驰名中外。当地借郑国渠之声名,与泾河奇峡风光相结合,在全域旅游中,发展地方经济,为人民带来福祉。彰显了地方领导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信心和决心,充分挖掘地方旅游资源,扩大就业,为人民服务的情怀。不过似有不是,我认为景区在此基础上,还可再提高,再扩大,再发展,向更高旅游等级迈进。其二,郑国,作为韓国君王当年“疲秦”的实施者,对技术的精求,岗位的敬业精神,不受“阴谋”的影响,取得秦王信任,值得称颂。青史留名,众望所归。其三,秦王灭六国,实现华夏一统,最终目标不会改变。但发展经济,民强国富是必须的。郑国渠的修筑符合当时实际,迟滞统一的步伐,无疑利大于敝,体现了秦王和他的领导集团深远的战略眼光,不愧“千古一帝”的世代英名。
我觉得泾阳郑国渠风景区是值得一游的,尤其是节假日带上孩子最好,既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获得些历史知识,了解几千年前的人文,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孙益俭,曾用笔名叶碑,1944年生,临渭区丰原镇伍星村人。爱好文学写作的痴迷者,工作时为业余,退休老年之后业余转正。渭南市作家协会、诗词学会、书法家协会、楹联学会会员;临渭区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个人文存诗歌卷①《诗行心声》、散文卷①《奇趣法治故事》、②《游记诗话》、③《沧桑印痕》、小说卷①《岁月影迹》五本专集。《渭水之光》签约作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