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8000平方公里的乌兰毛都大草原迎来最美的时刻。牧包里,奶茶飘香,游客自得其乐。牧包外,摔跤、射箭、骑马等体验式活动,游客盛享激情。
当然,要数最热闹的去处,自然是一年一度如期而至的传统那达慕盛会。5天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63万人次的游客行走于大草原,感受草原韵味和魅力的同时,直接带动消费6.17亿元。
“跟着电影赶大集”草原行暨内蒙古草原休闲体育大会·2025兴安盟那达慕开幕式现场热闹景象。 刘新平摄
“这个舞种富有变化和韵律感,手腕、腰部和腿必须得协调。我们全家一起学,感觉好极了。”来自安徽省黄山市市民佟丽雅很喜欢那达慕盛会上的的万人安代舞,安代舞表演结束,她就迫不及待跟着安代舞者学了起来。展区上蒙古族刺绣作品、鞍匠手里的非遗文创、毡房小钥匙链都是她关注的,包里装满了“淘”来的特色物品,“没想到这么精美!”
科右前旗把“非遗舞台”“百姓广场”的属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兴安盟行署副盟长、科右前旗委书记孙书涛表示,“乌兰毛都草原不但是给游客建的景区,更是给当地农牧民打造的文化高地。”
“那达慕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现的是一种欣欣向荣的美好前景。”83岁的自治区级“那达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道布沁老人说,他连续10年担任那达慕大会裁判长,那达慕一届比一届声势浩大。
那达慕搏克比赛中,两位选手在草地上激烈角力,周围观众兴致勃勃观看,即使下雨也不减热情。 刘新平摄
那达慕骑射比赛现场,骑手在飞驰的骏马上拉弓射箭,动作娴熟,周围观众驻足观看,氛围紧张而热烈。 刘新平摄
从2018年,科右前旗第一次举办兴安盟那达慕,现场20余万游客汇聚,到如今从5月18日开始的100天“那达慕季”,仅80余天游客便超300万人次,消费总额达15亿多元。那达慕大会已不仅仅是赛马、射箭、摔跤等体育赛事的盛会,更成为点燃科右前旗这座边境小城经济的火种。
科右前旗定称于清崇德元年,融合多地域特色、多种文化、民俗风情,依托这份宝藏,科右前旗没有止步于展示草原的宽阔与秀美,而是打破单一景点模式,以“串珠成链”的思路构建集群景点,打造新场景、创新玩法、丰富新体验。“最美丽草原公路欢乐跑”将生态课堂搬进赛道,借“跟着电影赶大集·草原行”活动打造星空下的狂欢,依草原“牧BA”鲜活语言打开科右前旗与全国各地的对话框。
广州游客为“九曲乌兰河”惊叹、上海乐迷跟着音乐节感受“宾至如归”、美籍华人在归流河河畔领略“男儿三艺”的魅力......从节庆到产业生态,传统那达慕早已裂变为多元经济平台。附属的物资交流活动发展成为经贸洽谈、经济技术合作、商品展销、饮食服务、观光旅游等多项经济活动,并辅以资源、成就、科技展览以及表彰奖励等。独特的丘陵草原资源通过沉浸式体验转化为情感共鸣,最美的风景与游客的体验实现了共舞。
科右前旗的草原上,牧民家的蒙古包民宿与蓝天、青山、草原共同构成一幅宁静美好的草原生活画卷。刘新平摄
正如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牧民春喜所言,“草原还是那片草原,可日子已换了新活法。”路通了,5G网络进村了,春喜成了这片草原上最火的网络主播,悠闲吃草的牛羊、蒙古包前铁锅里炖着的手把肉,“胖媳妇”“胖女儿”的生活日常隔屏输送到全国各地后,春喜成功将本地特产挂上了“小黄车”,通过网络销售牛羊,年可增加5万多元的收入。北上广深等地的游客也慕名而来,旅游收入占到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75岁的老牧民带上心爱的蒙古马有了新营生,68岁的老阿妈熬着飘香的奶茶接待八方游客,绣娘们在草原上展示刺绣绝活……
一条通往乌兰毛都草原200多公里旅游环线将沿途100多个村庄串连起来,经兴安水库、黑羊山景区、图布台湿地、苏道牧场等,串起旅游景区景点近300余处,通过发展乡村景区、特色民宿、户外营地、田园综合体等多元业态推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同时,非遗市集、百姓舞台、河畔夜市等,串联起景区、餐饮、酒店、商业体,织就一张消费共生网络,带动全域旅游。科右前旗的答卷昭示:“留量”密码就藏在以人为本的温度里。(时秀霞)
来源:科右前旗委宣传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