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8月15日电 题:穿越峡江,在G348读懂厚重“地质书”
新华社记者喻珮、熊翔鹤
“我们一路自驾旅行,途经长沙、张家界,过宜昌,目的地是神农架。”24岁的崔兆言倚靠观景平台,远眺长江西陵峡群山逶迤,愉快地说。这是她第四次和家人一道自驾旅游,此行希望领略湖北独一无二的峡江风光。
崔兆言和家人特意选择的自驾线路名为“G348三峡公路”,是宜昌城区通往三峡坝区的一条国道,也是“陆上游三峡”的旅游廊道,全长39.6公里。该公路曾入选“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与新疆独库公路齐名。
G348三峡公路因鬼斧神工的山形水势、心旷神怡的自然风景成为“网红”公路。时值暑期旅游旺季,沿途可见来自各个地域的车辆疾驰而过,天南海北的自驾游客、旅居爱好者心向往之,为之驻足。
串起三峡大坝、西陵峡、三峡人家等景区,G348三峡公路沿途设置听风谷、柏树亭、山外山、明月台等9个服务区、停车区,移步换景,平均约5公里便可遇见不同的乡野之趣、山河之美。
远山如黛,在明月台服务区,来自湖南常德的李舒一家正在“天上宫阙”打卡处拍照。他们稍作停留将继续向秭归、恩施行进,领略鄂西南的山水风光。“这条公路令人惊喜的是布满了地质科普元素,让孩子们边玩边学,用脚步丈量大地、丰富知识。”李舒说。
今天的三峡地区属于古地中海海湾区域,距今约2300万年前,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的共同发力下,长江左突右冲,劈开巫山山脉,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的长江三峡大峡谷。
历经多次地质运动,三峡地区留下了古生物化石等不胜枚举的地质遗迹。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研究人员安志辉说,全球已发现记录地球“年轮”的81个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中,中国有11个,宜昌就有2个。G348不仅是一条自然生态路,更是深藏“地球DNA”的科普游学路。
在这条地质科普公路上,沿线的观景平台设置铺装了展示2亿-6亿年前地球古大陆的分布图,以及年代相近的“金钉子”地质剖面图。石壁上,标明了编号1-99的地质遗迹标本的科普牌,越靠近坝区的地层年龄越古老,令人切身感知地球经历的沧海桑田。
位于长江大拐弯绝佳观赏地的西陵峡0.618服务区,是科普游学路的核心。徜徉这处依山而建的地质科普主题公园,关于地质年代、二十四节气、十二星座等元素依次呈现,娓娓道来斗转星移的地球故事。
据介绍,G348曾是进入三峡坝区唯一的陆上通道。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峡专用公路、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老国道交通功能弱化,逐渐冷清。为了让这条承载历史重任的老国道焕发新活力,G348三峡公路于2020年启动改扩建,历时3年建设形成了集地质科普、观景平台、旅游驿站等于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
“车开到这里就不想走了!”40多岁的旅居爱好者彭送行驶到G348,已在星空停车区“安营扎寨”了40多个日夜。白天,他以青山流云为幕,将爱车变为咖啡小店,为旅客提供小憩处所。夜晚,他以徐徐江风为榻,与架着机器拍摄星空的摄影爱好者畅聊。
在星空停车区枕星河入眠,远望银河昭昭,星月渺渺。这一刻方才领悟,在地球46亿年的演变过程中,人类的出现宛若沧海一粟,但对地球万物的探索永不停息。(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