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擦亮“剑门蜀道、女皇故里、红色热土、康养胜地”文旅品牌。在历史长河中,广元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鲜明的文化特色。廉洁文化作为其中一颗璀璨明珠,与蜀道文化、三国文化、历史名人文化、革命文化交相辉映,共同奏响独具特色的蜀道廉韵。8月1日起,“蜀道清风”微信公众号推出“蜀道廉韵”周末特别栏目,带您探寻广元跨越千年的廉洁印记,感受廉洁文化绽放的时代光芒。
昭化古城: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昭化古城城楼。
昭化古城,战国至两汉时称“葭萌”,地处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位于白龙江和嘉陵江交汇处,背靠天雄关,具有“地控秦陇,势扼蜀巴”的战略地位,这里完整展示了地方政权连绵不断的建置沿革,被专家称为地方政权建制的“活化石”。
昭化古城蕴含的廉洁因子
昭化古城全貌。
昭化古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逾4000年文明积淀与2300余年建县史,是川北地区最早的县治之地,素有“巴蜀第一县”之称。在这方厚重土地上,历代贤臣良吏治理留下的不只是砖石遗迹,更是“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的精神丰碑。让我们循着这份不朽的精神印记,一探其廉洁因子的生动呈现。
天雄村
天雄村村委会。
天雄村位于古蜀道天雄关下,距昭化古城2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811户3235人,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省级“四好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2004年5月16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率党政代表团深入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天雄村考察对口帮扶工作。在经过红提种植业产业园时,他驻足与业主张国勇交谈了5分钟,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发展经验,他指出:“你们的产业抓得好,路子选对了,要认真加以推广,农村一定可以大变样。”
天雄村全貌。
天雄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积极探索多企融合发展模式,建设农、旅、游、娱、购为一体的“果然多”农旅采摘体验园1000余亩,按时节梯次种植火龙果、黄瓜、草莓、红提等有机果蔬30余种,实现一年四季业态常青。还坚持把“清廉村居”建设与“小微权力”规范运行、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完善用活“两单三码一平台”和“一站一点一册一网络”,绘就党员干部勤勉廉洁、乡村治理规范有效、家风民风淳正向善的“清廉村居”新画卷。
昭化县署
昭化县署坐北朝南,始建于唐代,曾多次毁于战乱。明洪武八年和清道光三年先后两次复建,历经1300多年,现在的昭化县署,是后来在其原址上按清代的县衙规制复建的。县署是县级权力机构,知县总揽全县政事。昭化县署大门两侧悬挂楹联,“不负苍天何论官位才七品,常思黎庶生怕民心失半分”。仪门两侧悬挂楹联,“有为造一方福地,无欲扬两袖清风”,提醒为官从政者要时刻把民生疾苦放在首要位置,不计个人得失,廉洁奉公、淡泊明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自公元前316年建置葭萌县,至1958年撤并昭化县建制两千余年历史长河中,昭化县署有据可查的历任县令、县长计182人。其中,治县有方的何易于、案无冤狱的孟昭、一身清廉的高继安等昭化廉吏,其勤政爱民的事迹广为流传。他们所彰显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精神,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考棚
昭化考棚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是为昭化及相邻州县学子应试岁考和科举而设的考点,鼎盛时可容纳考生近四百人,是当时川北地区最大的县级考场。在考棚的“至公堂”内,分别展示了《中国历代科考制度》及与科考相配套的《主考机构与职责》《监考人资格与职责》《考生参考资格》《考生须知》《考试流程》以及科考试卷等内容。“至公”即最为公平,从古至今,选人用人都是执政的重中之重,务必要做到至公至明。
启 示
昭化古城的积淀与实践探索,是一部历久弥新的生动教材。县衙楹联“常思黎庶生怕民心失半分”,彰显权为民所用的永恒准则;考棚“至公堂”的历史见证,诠释公正为执政基石的核心要义;天雄村牢记嘱托的振兴实践,展现利为民所谋的鲜活路径。这告诉我们,以史为镜明权责、以制为尺保公正、以实践为路惠民生。唯有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廉洁本色,方能深植执政根基、赢得民心所向,在新时代谱写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壮丽篇章。
你还知道蜀道上的哪些廉韵点位吗?
“千年蜀道 百里廉音”
广元市廉洁文化作品征集活动
正在火热进行中
快来投稿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