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不见的城市
●
一家不卖书的书店,
如何成为扬州的城市名片?
●
在全球旅游杂志《悦游》中,浮生记书店与扬州的古运河、园林一起,被列入旅行指南。韩国首尔一个咖啡店主偶然从客人那里收到了一个浮生记书店的冰箱贴,在社交软件 Instagram 上写了句:“变得想去扬州看看了?”
浮生记书店位于扬州市一条名为“皮市街”的老街。这里是老城腹地,毗邻曾经最繁华的商业街与园林。2013 年,在浮生记书店刚开业的时候,皮市街只是一条居民街道,常有老人坐在门口织衣、看报纸。这里曾经并不是旅游目的地,来浮生记书店的人,大多是看到了大众点评的咖啡店推荐或是“浮生记书店”的微博账号,才专程找来这里。
浮生记书店满足了人们对一座以园林与古建筑著称的古城的想象,却又契合当下的审美。屋檐上是层层叠叠的黑瓦,檐下是青砖墙,木门前挂着布帘,中药柜用作柜台,谷仓门作杂志书架,摆放着《d design travel》《Magazine B》等杂志,柜台前装饰着美国艺术家野口勇的 Akari 系列灯笼,圆形线条简洁而现代,也具有古城满月的意味,映衬着日式暖帘,帘上图案既如柳条拂动,也包含了“扬”字的字形。
● 2024 年春天,皮市街上的浮生记书店重新装修开业,杭树志按照季节来更换帘子的颜色:三月是柳树嫩芽的颜色,五月是深一些的碧绿色。图片来源|小红书 @浮生记的树掌柜
店铺的立式货架与墙面上排满了文创产品,每一件都能作为扬州的旅游纪念品,却又不会像印着热门景点照片那样过于直白,需要多看两眼,才能看出其中与这座城市关联的意趣。光是冰箱贴、明信片这种入门级别的文创形式,货架上就提供了几十种图案选择;店里也售卖不太寻常的纪念品:印着“扬州梦”的眼罩、以运河沿岸城市为尺度的直尺、以含“扬州”二字的唐诗绝句搭成的魔方。旧书、画册的位置则不那么显眼,它们都是店主杭树志的藏书,大多与扬州历史、现代艺术设计相关,如同货架上产品的参考文献清单。
浮生记书店既是店铺,也是店主杭树志的办公场所。在 2024 年翻新前,浮生记书店一进门便有几个座位,客人们常会看到戴着黑框圆眼镜的杭树志面朝门口,坐在其中一张沙发椅里摆弄电脑,若客人不慎瞥见,电脑上可能显示着 Photoshop 的操作界面。客人点单,他便起身钻进吧台制作饮品;客人向他询问产品上的设计是什么意思,他才会讲讲某个字体是哪位古人的书法、某个花纹的灵感来源哪首古诗。在 2024 年招聘全职店员之前,杭树志大部分时候一人承担看店、做咖啡的工作,在此之余,他做出了上百款文创产品。
● 浮生记书店货架上的文创产品经常更新,种类繁多。货架的每一寸都被紧凑而整齐地规划着,如同日式杂货店的氛围。图片来源|小红书 @浮生记的树掌柜
杭树志在扬州长大,去云南读完大学后,萌生了开一家自己的小店的想法,于是回到扬州,在皮市街租了店铺。他发现卖书无法维系店铺,便开始做文创。杭树志不是设计专业出身,但喜欢画画、摄影,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遇到了一个很好看的消防栓。
他最开始连设计软件都不会用,后来自学使用 Adobe 的设计软件,也用 iPad 的软件 Procreate 画画。如今,文创产品已经贡献了他店铺中的六成营业额。在这些年里,他还开张了书店对面的“我慢”杂货铺、改造自扬州小巷古屋的民宿“小山”“小楼”,以及浮生记书店的东圈门店,都是一人担任设计与监工。
杭树志喜欢简洁的、几何感的图案,同一个地标,在他的设计中被提炼为不同的基本图形。瘦西湖是出现在每一个扬州旅游宣传片中的公园,以五亭桥为代表性建筑,它常以正面的飞檐翘角呈现在镜头中,但在浮生记书店早年的一张明信片里,它以俯拍视角化作了五个简单的黄色方块。杭树志在新设计中再次提炼了它的特点,以月相图一般的圆形组合来表示桥洞倒影。在夜晚的光线下,若是从正面观赏桥洞,中间的桥洞拱形与倒影组合成了满月,左右两边的桥洞则是半月。
● 杭树志以五亭桥为灵感设计的图案,月相图的灵感来源于桥洞倒影,桥顶则简化为了五个三角形。
● 这是杭树志在开店早年间的一张摄影作品。他偶然用无人机拍到了画舫将要穿过五亭桥的画面,为这张照片取名“船到桥头自然直”。有人看到了他的社交媒体账号,才惊呼:“原来这张照片是你拍的。”
游客常会被这间古朴小店中现代风格的设计所吸引,他们未必熟悉图这些简单图案所代表的含义,在询问店主图上的设计背景后,如果能让他们恍然大悟、会心一笑,便是杭树志心中的好设计了。
客人们的误解曾闹出“笑话”,却引发了一款新的人气产品的上架。常有客人将一款帆布包上的“扬州旧梦”的繁体四字认成了“扬州菠萝”,杭树志觉得有趣,发了小红书纪念此事。不久之后,一款写着“扬州菠萝”的冰箱贴真的上架了,经过杭树志一番联想和设计,它变成了不折不扣的扬州“特产”:冰箱贴上,马可·波罗(Marco Polo)骑着马,这一造型来源于当地的马可·波罗骑马铜像,他曾担任过扬州地方长官——“波罗”即菠萝。
这个创意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反馈。“扬州菠萝”的冰箱贴上架后,杭树志又听到,客人在货架前议论“要是做成帆布包就好了”。于是没过多久,这款帆布包就挂在店中了。前阵子又有人说,“扬州菠萝”要是能变成一个小点的包就好了,他最近也正在将这个图案做成小包。杭树志不善于和顾客打交道,但他在店里,总能及时听到顾客们的愿望。杭树志觉得这是在和客人一起创作。有时,他也会在小红书上询问一款产品的配色建议。
● 由于客人误将“扬州旧梦”四个字的繁体字读作“扬州菠萝”,杭树志联想到马可·波罗的故事,设计了这个卡片。
杭树志既当乙方,又当甲方,最大的好处就是设计自由、产品上架快。有时候,他设计好一款产品后,当晚就可以去找人做。他与当地印刷店有长期合作,明信片、海报、插画这样的产品形式,说不定画完设计图的第三天就能在店里上架。
由于不知道一款新的设计是否会受欢迎,杭树志会从成本低的物件形式开始尝试,比如冰箱贴、明信片。他自己在 1688 批发网上找厂家,厂家一般要求至少订做一千件,这个成本并不小。在店里上架后,他很快就能知道哪款产品卖得好,便会追加进货。这个过程中,他渐渐发现了本地的好厂家,生产“扬州梦”眼罩的厂家也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供货,店里一款尼龙包的厂家也是包袋品牌 Herschel 赫行的供应商。
杭树志将经营店铺比喻成植物生长,旺季生产,淡季设计。每年三四月是扬州的旅游旺季,杭树志忙着招待客人、生产进货,店里让他没有安心设计的闲暇。杭树志告诉未来预想图:“春天的游客会变得更多,就像树发芽一样,我可能会生产很多的产品。秋冬季是一个淡季了,就像植物它要储蓄能量,叶子会掉光,我可能就会做设计。”
●这张图将扬州个园的竹叶形状与疫情期间的绿色通行码联系了起来。疫情三年,店里比较清闲,杭树志利用这段时间做了很多设计。除了店里已经变成产品的图案,他有大量的设计稿储备。
十多年间,浮生记书店的货架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设计,也有一些设计的出现频率渐渐变少了。几年前,杭树志出于个人兴趣,用标语做过一些设计,如“夜间早眠,日间早起”“四时读书好”,它们曾是店里的主要产品之一,如今很少见到了。杭树志发现店铺里的产品遭遇了抄袭。有人抠图了他的设计、印在自己的商品上,有人盗用了他的设计图、改掉了上面的城市名,甚至有一家店从名字到产品都复制了浮生记书店,但它没过多久就倒闭了。注册知识产权,用法律手段维权极为复杂、成本极高,杭树志意识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语句、图案,是谁都可以用的,或许只有做本地的东西,才不那么容易被抄袭。如今,仍然不断有本地的、外地的商店抄袭浮生记书店的设计。杭树志的苹果触控笔上印着一句话:“不要放弃创作。”
谐音梗是杭树志的一大特色。店门口放着“欢迎广陵”的灯箱,取自“光临”的扬州方言发音;龙年日历则化用了表示惊讶、赞叹的扬州话。杭树志的的伯父从事玉雕工作,他从伯父那里了解到,千百年前的古人就很喜欢用谐音梗,比如,伯父做了一件玉器,用一只骑在马上的猴子来表示“马上封侯”;一只猫咪在捉蝴蝶,则是“耄耋”,是送给老人的吉祥话。按着这种文字可视化的思路,杭树志为各种代表性的扬州方言做了海报,配上了图片、拼音和例句。
● 杭树志设计的“欢迎广陵”地毯颇受欢迎,扬州一家中式下午茶店的店主买走了这款地毯,铺在了自家店门口。
扬州的大街小巷都是杭树志的设计灵感宝库。浮生记书店地处老城区,从这里骑自行车去各个景点都只有十几分钟的距离,这给了杭树志在小店闲时外出走街窜巷的便利。
杭树志将日常生活的小旅行梳理出来,绘制成地图,每一张都是一种主题的旅游目的地清单。有《扬州古城三十三株古银杏巡礼》地图,他借喻“红叶狩”(日本京都秋季赏红叶的雅称),将扬州城中赏银杏称之为“银杏狩”;《古城散策》地图里,他收录了诸多不为人知的古城小巷;《三十三间独立小店散步》地图,他围绕着周边街区,汇总了一批和浮生记书店一样别具一格的小店——疫情过后,其中一半已经闭店了。他正在着手绘制新版地图,以“shop small,shop local”为标准,鼓励店主自荐。杭树志每天从家骑车去店里“上班”,用脚步和自行车丈量了小店周围的街区,几乎每年都会更新地图。这些探索城市的路线,连本地人都未曾设想过。
●杭树志手绘了《三十三间独立小店散步》地图,“shop small,shop local”是筛选标准。
杭树志时不时在社交媒体上更新扬州市民生活的日常发现,老巷里的修脚店霓虹招牌、扬州早茶的菜单都被他做成了冰箱贴。关注者们戏称他为“扬州推广大使”。有人曾经会为了买一个帆布包专门来店里,如今可以直接在浮生记书店的小红书店铺下单。但是,杭树志认为,他最用心经营的还是扎根于老街的线下店。他在小红书上写道:“我努力做一个线下经营为主的小店,大部分商品只是线下门店限定。能做到这样就很伟大了,我不觉得开网店可以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浮生记书店所在的皮市街近几年变得热闹了,当地政府有意为这条街引进更多文创商店,虽然如今大部分新店是餐饮店,但这条街确实迎来了更多的游客,渐渐出现在每一个旅行攻略帖子中。
杭树志告诉未来预想图,以前的客人是来店里看书、找个地方坐一坐,但现在更多的客人是来买文创的游客。浮生记书店今年翻新重新开业,曾经沿街大玻璃窗内的桌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货架,游客们的选购空间变得更宽敞了。
但是,对于开一家小店这件事,杭树志仍然有自己的坚持。东圈门是皮市街步行十分钟的一条冷清街道,杭树志在那里买下了一家店铺,开了浮生记书店的分店。杭树志在社交媒体上写下:“我理想中的独立小店……不是个摄影棚或者场景。这里应该是老主顾可以安心放松的港湾,也是外来客了解一个地区的窗口。”
两家店店址不同,定位也有所不同。皮市街店着重于扬州文创设计的开发与销售,东圈门店则提供更加安静的阅读与咖啡空间,就像十年前的皮市街店。东圈门仍然保留了小店以前的规矩,有一间静室,来客只可以在其中读书、学习、工作。如果想和朋友聊天,杭树志另外开放了一片区域。
即使游客增加,本地人也仍然愿意来店里逛逛。杭树志将全球各地的家具、杂志带回店里,东圈门新店里摆放着 HAY 的座椅和台灯,书架上是不易在本地买到的杂志和画册。这些带不走的东西,也是客人们体验的一部分。杭树志认识的本地顾客告诉他:来浮生记书店,就像出来旅游一样。
浮生记书店
地址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皮市街 85 号、东圈门 44 号
⌛ 营业时间
皮市街店每天 10:00-22:00
(东圈门店目前仅在周末和假期营业:10:00-18:00)
社交媒体
小红书@浮生记的树掌柜
微博@浮生记书店
城市之光:一个无法复制的样本, 一位城市精神的见证者
去香港,别忘了去看看这幢“艺术乌托邦”
识别下图二维码,
参与2025金字招牌大调查
即可购买《第一财经》杂志2025年8月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