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暑假,大半个中国都进入了高温模式;部分城市还出现了40度、42度这样的极端高温。而暑假又是出游高峰期,随着一年比一年热,大家对避暑城市也越来越向往。如果有一座城市既有凉爽宜人的气候,人文自然又能可圈可点,那才是大家值得“托付”宝贵年假的目的地。西北、西南、东北那些老牌避暑名城我就不说了,今天我要说一座十分冷门的避暑城市——长治。
冬有三亚,夏有长治
长治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华北地区的城市很少会被选作避暑目的地吧,毕竟同属华北的邻居河南、河北一到夏天就是热浪滚滚,进入烧烤模式。而长治偏偏夏季均温在15℃-26℃之间,完全没有高温蒸笼的感觉,因此被誉为“中国天气避暑之城”、“中国无扇之城”。至于长治为什么可以那么凉快,咱得先谢谢太行山。
正是因为太行山凭一己之力,将高温天气挡在省外,即便有热浪袭来也会在山西层层叠叠的山峦中衰竭,太行山堪称山西省的天然空调外机。另外山西位于黄土高原,海拔平均在1000米以上,气温也会比低海拔城市要低一些。
长治不仅海拔1000米以上,并且四周环山,太行山与太岳山将它稳稳地托住;漳河、沁河蜿蜒而过,遍地葱茏。市区东有50平方千米的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有27平方千米的漳泽湖和32平方千米的长治湿地,内有20千米长的环城水系,自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其实不仅仅是长治,同一时期整个山西省的各个城市,都会比周边省份的城市要凉快一些。就连山西最热的晋城与运城,同期也会比隔壁的济源、西安要低那么几度。这次花了大半个月自驾华北、途径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等地,“一出山西就热”成了全家的共识。
7月份我们在长治待了4天3晚,发现最高温度也就在32度左右,并且一天里温度最高的时候只要能找到遮荫处,就会回归清凉,体感完全能接受,这是江浙沪人民最羡慕的一点。如果说市区还有那么一点点热的话,躲进长治的山里,就意味着彻底与夏天告别。
太行山深处的山水秘境
八百里太行八百里景,太行山把最美的风光留给了长治。太行山在长治境内,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不胜枚举。
黄崖洞,峭壁如黄玉般嶙峋,溶洞藏于险峰间,堪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八泉峡,在这里俯瞰群山,绿浪起伏,峡谷栈道惊险刺激,“太行山第一雄峡”名不虚传;
通天峡大峡谷,既有张家界的奇石秀美,又不乏九寨沟的碧波荡漾,一到夏天就是20度出头的天然氧吧;
虹霓村,世外桃源般的悬崖村落,屋舍俨然,村畔虹霓瀑布如银练飞泻。夏天一路徒步至谷底瀑布边,暑气早被太行的清凉涤荡得一干二净。
一部立体的“中国古建筑编年体史书”
别忘了,长治还是深藏功与名的“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它不仅独占访古圣地晋东南的半壁江山,还有着完全不输大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却比大同冷清许多。长治境内有唐代至清代各类古建3500余处,其中国保级文物73处,居全国地级市第三;元代以前木构建筑189座,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夏天,如果你既想在山水自然里避暑康养,又希望可以探秘人文古建增长见闻,那么长治再合适不过了。长治访古有必去的四大王牌——崇庆寺、法兴寺、五凤楼、观音堂,以及一条星光熠熠的“国保走廊”——浊漳河谷。
法兴寺
定型于唐代,1984年因地表坍塌由慈林山顶搬至翠屏山南麓。除部分塑像原貌有变,基本保持原貌。法兴寺有三绝——
似塔非塔,似殿非殿的唐代舍利塔,全国罕见
国内仅存三座唐代以前的燃灯塔中最华丽的一座
核心建筑圆觉殿为北宋原构,既承袭了大唐的雄浑壮阔,又彰显了宋时的优雅柔丽。殿内即被称为“北宋雕塑之冠”的十二圆觉彩塑,既保持了大唐的风韵,又带有后世的写实特征。
崇庆寺
建筑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在明代与清代均历经扩建与修葺。寺内主殿千佛殿是宋代小型殿宇的代表作,大士殿为金代遗存之建筑结构(其佛台为宋代所建),十帝阎君殿(地藏殿)则是明代遗留的建筑结构,其余建筑皆为清代所建。
其中最有名的是大士殿内的宋塑十八罗汉像,被誉为“宋塑之冠”,与隔壁法兴寺的十二圆觉可一较高下。十八罗汉大小比例与真人类似,衣褶婉转流畅,或静或动,惟妙惟肖。
地藏殿也不容错过,整堂彩塑造于明代,并运用悬塑的方式营造出了地府里的的亭台楼阁和人物故事,十分震撼。
五凤楼
全世界仅存的三座高规格五凤楼,长治五凤楼为其中之一,另外两座在北京(故宫午门)与京都(南禅寺山门)。
长治五凤楼为当地玉皇观的山门,始建于宋末元初,明清两代有数次修葺。有五重飞檐形似凤凰展翅,被世人赞誉为最美的五凤楼。
五凤楼内有“五绝”——古时上楼的桑木独梯、楼顶前后贯通的荆木大梁、楼顶的八角藻井、献亭的断梁、以及凌霄宝殿那胜过太和殿九踩斗栱的十三踩斗拱。
对了,五凤楼还是山西少数还开放登楼的古代楼阁,但也是爬一次少一次,现在每次仅允许3人同时上楼,登楼途中还可以体验被硕大的斗拱绊腿的“乐趣”。
观音堂
中国三大悬塑之一,是山西省内与隰县小西天齐名的悬塑,也是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之一。如果来长治只能去一个地方,那必须是长治观音堂!观音殿为寺中正殿,建于明万历年间,比小西天足足早了70多年。
观音堂的精彩之处,就在40平米的空间里,三面墙上布满大大小小塑像500余尊,最大的约2米,最小的仅10厘米。百余尊造像无一雷同,精雕细琢之下仪态万千。除了悬塑,还有圆塑、凸塑、组塑、贴塑、浮塑等多种手法,在方寸之间呈现了一个“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理想世界。
殿内柱子上、梁架上、甚至是屋顶的椽子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彩塑悬塑,目及之处皆有布局,几乎找不到留白。中式极繁美学,永远令人为之倾倒!
浊漳河谷
古建爱好者的终极朝圣之地,54公里长的河谷竟奇迹般完整保存着8座国保古建筑,从五代至清代跨越一千多年,伴随着壁画、彩塑、碑幢、宝塔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寂静的河谷里默默传递着古人的审美品味。中国目前没有争议的五代木构建筑有5座,浊漳河谷就有3座(天台庵、大云院、龙门寺),密度之高让人折服。
路线:天台庵——原起寺——大云院——淳化寺——龙门寺——回龙寺——夏禹神祠——佛头寺
一早从长治市区出发,参观到淳化寺基本是中午,可以在淳化寺所在的镇上解决午饭。然后直奔最远的龙门寺,因为龙门寺没有午休,而回龙寺、夏禹神祠、佛头寺都有午休。参观完龙门寺往市区方向走的时候再依次参观回龙寺、夏禹神祠、佛头寺,一天时间正好。
天台庵
一度被列入中国现存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之一,直到2014年大修时发现墨书,确认为五代后唐年间建筑。天台庵的建造形式,很大一部分留存着唐代制式。角梁经后世修改屋檐似飞鸟振翅,四铺作斗口跳为现存木构最早实例。
原起寺
始建于唐,历代屡有修缮。大雄宝殿为北宋原构,面阔三间单檐歇山,无普拍枋、阑额不出头、斗口跳四铺作,均为早期做法,亦有五代风韵;青龙宝塔是仿木结构七层密檐式塔,层层飞檐斗拱,修长秀美,是研究北宋建筑的重要实物。
大云院
主殿弥陀殿是五代遗构,面阔三间单檐歇山,斗拱比例雄大,桂头间加的一道普柏枋是现存古建筑中的最早实例。殿内有现存21平方米的《维摩诘经变》壁画是除莫高窟外仅存的五代寺观壁画,飞天衣带当风,场面宏大,笔法精湛。
淳化寺
现仅存正殿,为金代建筑,面阔三间单檐歇山,梁架结构简洁规整,后檐明间抱厦别具一格。殿前经幢为宋代。
龙门寺
金代的山门、北宋的大雄宝殿、五代后唐的西配殿、明代的东配殿、元代的燃灯佛殿,其余建筑为清代至民国后建。龙门寺是全国唯一一集齐六朝古建筑的寺院,其中西配殿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五代悬山顶建筑。
山门
大雄宝殿
西配殿
东配殿
燃灯佛殿
在这里能真切感受到什么是“一眼千年”,龙门寺也是整个浊漳河谷行程的重中之重。
回龙寺
主殿是金代遗构,三开间悬山,三面墙上还残留有清代壁画。其中有西游记题材,虽已漫漶不清,但仍能窥见当年风采。
夏禹神祠
在回龙寺的上方,相距不远。建于元代初年,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是8大国保中唯一非佛寺的建筑。正殿及月台为元构,三开间悬山,元代飞龙斗栱和清代驼峰补间交错。
佛头寺
因背靠形似弥勒佛头的青山得名,为金代建筑,寺内元代二十四诸天壁画为全国仅有,设色浑厚,线条潇洒,至今颜色鲜艳。
结语
长治,一本山西“活着”的历史书,2300多年的建城史,印迹遍刻街头巷尾。或许长治不是山西最凉快的地方,也不是古建筑最多的城市,但是它能在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之间做到一个完美的平衡,且都可圈可点,值得让你与之分享难能可贵的假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