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坐落在我国西北腹地的兰州,不仅是甘肃省的省会,更是丝绸之路上一座让无数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名城。兰州这座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承载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沧桑,从西汉时期的金城郡到如今的现代化都市,到处都携带着厚重的历史底蕴。
因此,每年都有无数游客怀揣着对西北大地的向往来到兰州旅游。兰州,就像一位热情好客的西北汉子,用它的豪迈与温情,接纳着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不过,如果你选择乘坐普通火车来到兰州,当你拖着行李箱走出兰州火车站的出站口,抬头第一眼看到车站站牌时,或许会忍不住愣一下——这站牌上的字,怎么看起来有点“怪怪的”?
熟悉现代车站标识的人都知道,如今新建的高铁动车站,站牌大多采用规范统一的印刷体,清晰易认,透着一股简洁明快的现代感。而兰州火车站作为一座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站,它的站牌依然采用的是书法字体。笔墨之间的韵味既呼应了兰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这座老站多了几分岁月沉淀的沧桑感。
可就是这书法字体却让不少游客产生了疑惑,甚至有人直言:“这字是不是写错了?”而大家“争议”的焦点,就落在了“兰州”的“兰”字上。这是怎么回事呢?要知道,我们从小学到的“兰”字,上面应该是一个 “丷”,如同两片舒展的叶子;下面则是三横,最关键是,这三横的长度有讲究——最底下的一横应该要明显长于中间的一横才对。
然而,兰州火车站站牌上的“兰”字,却似乎打破了这样的规范写法。仔细看去,这个“兰”字中间第二横与最底下的第三横几乎等长,甚至在视觉上,中间的一横还要更长一些。这与我们平时熟悉的规范写法大相径庭,难怪会让初次见到的人怀疑是“错别字”。
那么,这个“兰”字到底算不算错别字呢?从现代汉语通用规范汉字的标准来看,这样的写法确实不符合我们日常学习的规范字形。如果是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出现这样的字,老师大概率会画上一个红圈,提醒这是“错别字”。但放在兰州火车站的站牌上,情况就不同了。
书法艺术本身就讲究“法无定法”,在遵循汉字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书法家常常会通过笔画的伸缩、欹正、疏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风格,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这种“异形”的写法,在书法创作中并不少见,它追求的是整体的气韵与美感,而非机械的规范。
兰州火车站的这个“兰”字,出自书法大家之手,其笔法苍劲有力,结构虽不拘一格,却透着一股浑厚大气的西北风骨,就像兰州这座城市一样,既有传统的根基,又不失创新的勇气,在规范与个性之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久而久之,这个独特的“兰”字,不仅没有因为“争议”被更换,反倒成为了兰州火车站的一张“特色名片”。
那么,你有没有来过兰州旅游?你是否也曾在兰州火车站前,留意过站牌上那个引发争议的“兰”字?你觉得它是书法艺术的个性表达,还是需要修正的“错别字”呢?如果未来有机会,你还想不想到兰州来游玩,感受这座西北大城市的独特魅力?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