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另类”的省会城市是南京,这句调侃常常让刚听说的人嗤之以鼻,通过地图、历史和长三角人主观感受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南京是江苏的省会,但常被江苏其他城市吐槽偏移、辐射力弱,而与安徽滁州、马鞍山、芜湖等地甚至合肥都市圈在地铁、产业、医保、公积金互通,这种错位感的产生,可以从南京自身相关性地回溯解释,南京的地缘性、历史性的城市角色和辐射力,可描述为错位与历史的另类角色与城界亲密度。
南京可以上溯到“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历史上多次成为全国政权中心,明城墙、明孝陵、中山陵、总统府等古迹分布在城内,随便一块砖都比不少城市年纪大,城市建成区沿长江南岸分布,紫金山—玄武湖—秦淮河构成老城主骨架,外围有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五个区,总面积六千多平方公里,山地、岗地、平原、河湖水网交错分布,既没有北方平原城市一马平川的格局,也没有西南山地城市地势逼仄的特点,整体呈现“山水抱城、城嵌绿中”的格局。
南京在区位优势方面有明显地理优势,长江下游最窄咽喉之处流过,黄金水道贴城北经过,万吨级海轮可以直达,京沪、沪汉蓉、宁杭、宁安、宁合五条高铁干线在此交汇,让南京融入上海、杭州、合肥等一小时通勤圈,禄口机场是长三角第三大航空枢纽,地铁S1线直达航站楼,绕城高速、绕越高速、宁马高速、宁合高速等,使得南京与安徽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等地连成“大南京”片区,南京港拥有集装箱和滚装码头,货物可以顺长江出海,也可以通过铁路直达中原,区位优势为南京跨省吸引力具备性,依循相关描述来表达。
从东吴建都开始,南京就是南北政权争夺的焦点;近代以来,南京既做过中华民国首都,也做过汪伪政权首都,还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至暗时刻。今天,南京是东部战区机关驻地,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军区总医院、14所、28所、55所等国防科研单位密集分布,高校里还有南航、南理工、陆军工程大学等一批国防科工特色院校。这种底蕴让南京在长三角“经济挂帅”的氛围里,始终保持着一种低调又硬核的军事存在感。
南京不是有“巨无霸”工厂的,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金融、会展、文创等产业在国家级层面占有一席之地,江北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主攻芯片、基因、新金融等产业;江宁开发区聚集了福特、马自达、LG、爱立信等跨国公司;雨花台区的“软件谷”,华为、中兴、阿里、小米等企业在南京的“软件谷”设立华东研发总部;建邺区河西CBD是华东地区仅次于陆家嘴的基金小镇,南京没有成片的厂房,但有成片的写字楼、实验室、孵化器、独角兽企业,南京的工资水平在长三角仅次于上海和杭州。
南京地铁的运营里程数位居全国第六,已开通运营的地铁线路共有十一条,市域地铁S线连接镇江句容、安徽滁州、马鞍山等跨省城区,使南京成为全国最早开通跨省地铁运营的城市,南京南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站之一,高铁班次密度和上海虹桥差不多,禄口机场T3航站楼正在扩建,未来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五千万人次,长江五桥、长江大桥、长江隧道连通江南和江北,让城区到江北新区只需二十分钟就能到达,南京将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网约车、出租车全部接入“南京交通出行”App,扫码就能使用。
大学教育在南京的名片中特色鲜明,全市普通高校数量达五十三所,“双一流”高校十二所,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其学科特色各有侧重,天文到水利,药学至气象,航空与中医,学科门类之全可与北京、上海的高校并驾。仙林大学城、 江宁大学城和浦口大学城在校大学生数达六十多万,每年有十几万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毕业,不断向长三角输送“码农”“药神”“飞设师”等人才,南京还有中科院南京分院、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基础研究经费在全国国家中长期位居前列。
钟山风景区内明孝陵,中山陵,灵谷寺,音乐台,美龄宫等众多景点的依次排列,春天可以去梅花山赏梅,秋天可以在石象路拍银杏,一年四季都是人满为患,夫子庙 - 秦淮风光带是老城南的精华,乌衣巷,老门东,中华门瓮城,白鹭洲公园,李香君故居,江南贡院等都在步行范围内,外地人来南京夜游秦淮河是必做项目,城市中心的“大花园”玄武湖,环湖十公里可以跑步,骑车,划船,樱花季一天可以涌进几十万。
总统府、 南京博物院、雨花台烈士陵园、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江宁织造博物馆、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江苏园博园,这些景点,或是有厚重的历史记忆,或是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南京在景点线路化处理上创意十足,明城墙徒步、滨江风光带骑行、紫金山天文台观星、1865创意园拍照、熙南里喝咖啡,方式、内容都能常新。
本省内部存在距离,隔壁省反更亲近的现象在省域中明显可见,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徐州这几个经济强市,各自拥有显著的经济支撑,南京虽是省会且经济总量位列第二,但偏南的苏南核心区距离遥远,对苏北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常常被形容成“辐射不强”,苏北人去南京的高铁通勤需时三四个小时,心理上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距离感,苏锡常和上海仅半小时通勤反应,苏南核心区自然而然地与上海更为亲近。
安徽相较于江苏,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这些市离南京主城区不到一百公里,宁安高铁、宁滁城际、宁马城际的多线通勤方式,让跨省通勤变得常态化,以后规划南京地铁S9线高淳—马鞍山段之后,马鞍山人四十分钟就能到达南京新街口。南京的医保、 马鞍山和滁州之间早就通社保和住房公积金了,马鞍山人在鼓楼医院可以直接刷医保卡看病,滁州人在南京买房可以直接用公积金贷款,南京都市圈横跨苏皖两省,包含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八市,GDP总量接近四万亿,国家发改委还表扬它“跨省同城化样板”,这种跨省联合全国只有一个,让南京成为省会中的“独苗”。
南京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省内兄弟地区里‚南京的显著性不言而喻‚省外邻省地区也是同样存在代表性的存在‚南京依靠着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六百多年的都城史和一百多年的近代史‚在长江下游逐步占据了枢纽性地位‚通过高校、机场、高铁、地铁、港口等密集的基础设施‚南京让“跨省一小时生活圈”从口号逐步变为现实‚南京不是靠口号来吸人‚而是依靠通勤速度、医保互通、公积金互认、产业协作等方式‚让安徽邻城逐步融入到南京的日常生活当中。 可以讲南京“另类”,但正是因为这种另类,南京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下次有人再说“南京不像江苏的省会”,南京人或许只会笑笑说:“没关系,只要安徽认可就好,你认可这种跨省协作吗,欢迎留言写下你心中的南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