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亚市人民政府_今日三亚】
海棠河生态公园绿意盎然,植物种类多样。符府摄
绿树成荫、碧水环绕、游人如织……在海棠河生态公园,由绿植花海构成的“背景板”,引得游客韩大姐拿出手机连连自拍,分享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她感叹道:“风景美得令人窒息,怎么拍都好看!”
漫步海棠河生态公园,目之所及,草甸葱茏、树木苍翠。生态步道与骑行道串联起多样景观,游人或惬意畅游或驻足拍照,尽情享受着这番美景。
海棠河生态公园的建成,是海棠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一次生动实践。
“生态痛点”到“地方名片”的华丽转身
早些年前,由于缺少管理,海棠河变成了一条“臭水河”,加上受海风侵袭,沿河两岸的土壤沙化贫瘠,给沿岸椰林、龙海、风塘、龙江、洪李、庄大等村庄的群众生活带来诸多不适,是当地人一直以来的“心病”。
与此同时,海棠河的一侧,从边陲港湾发展到拥有十余家国际知名酒店的“国家海岸”正蓬勃兴起。海棠河脏乱的景象,成为了海棠区的一道“伤疤”,“回归”自然的脚步尤为迫切。
2022年7月,海棠河综合治理工程启动。项目北起椰子洲岛、南至江林路,全长约14.53公里,以建设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河道为目标,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生机盎然、城河融合的生态走廊。
六水共治,治污先行。海棠河的污染根子在岸上。因为群众生活习惯、管网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生活污水流入河道。要彻底改变海棠河久治难愈的状况,需要精准找到源头进行截污。
在充分调研后,海棠区开展了管网改造修复和泵站提升工程,对海棠河沿岸错接偷排的管道一个个改正,并引导群众在种植养殖上注重环保,减少面源污染。
而对于河岸沙化严重的区域,海棠区种植适应本地环境的沙生植物覆盖土壤,减少水分蒸发;在酸性较高的地块,种植大量田菁,进行适量碱中和,形成植物可生长的土壤基质……得益于一系列基于自然的解决措施,土壤肥力得到有效提升。
在此基础上,海棠区深化生态修复,沿河种植了大量的乔木、灌木、花卉,并铺种草坪,建设海棠河生态公园。此举不仅让环境变美了,还吸引了众多鸟类在此集聚,极大丰富了海棠河沿线的生物多样性。
历经两年多的努力,海棠区将一条脏河和一大片荒芜的河滩,蝶变为一方城市绿洲,打造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生态画卷”融入文旅业态的生动实践
海棠河生态公园一期、二期分别于去年4月和今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总设计面积约258公顷。
公园集滨水、湿地、森林等多种景观形态,遵循自然原貌,打造地景艺术作品,设计了水稻研学基地、露营基地、少数民族文化乐园、河畔雨林等多个亮点区域,实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全民乐享”三维融合。
“我们是看的抖音推荐而来的,这里很适合亲子家庭度假放松。在三亚期间,我们每天都会来这里呼吸新鲜空气。”在海棠湾一酒店度假的杨女士说,“到了傍晚时分,夕阳余晖‘洒’在草坪花卉上,倍感温柔、静谧。”
白天窝在酒店一站式尽享欢乐时光,傍晚逛公园,夜间消费购物,正成为海棠湾旅游度假区游客的旅行常态。海棠区旅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棠河生态公园的建成,极大丰富了海棠湾滨海酒店带旅游业态,形成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环境之忧到发展之喜,海棠河畔,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日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群众脸上的幸福笑容,有力证明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可以同频共振。
海棠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该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将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新模式,让更多高颜值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高价值的金山银山。
(记者 符府 实习生 刘奕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