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流转,搅动着沈城的夏夜。老北市川剧变脸惊艳亮相,浑河上游艇穿梭于光影之间,中街胡同的旗袍秀与西塔街的朝鲜族歌舞交相辉映……沈阳市的夜经济正创造出亮点突出、覆盖全域的丰富消费场景。
8月17日晚,河北游客李女士带着孩子当天第二次走进老北市景区,“白天已经来逛过了,听说夜景更美、表演更多,这不又来一趟。”吃顿特色火锅,在演艺广场看凤凰飞天和戏曲表演,再到文创小摊逛一逛,买上一份雪绵豆沙“溜溜缝儿”。逛完夜里的老北市,李女士说:“不愧这么出名,确实好吃又好玩。”
作为沈阳夜经济的标杆,老北市以400余年历史街区为载体,通过差异化定位实现“老场景新活力”——北区突出首店经济,引入网红餐饮、潮流品牌,吸引年轻客群;南区室内空间打造家庭客群喜爱的非遗工坊、国潮市集和特色小吃;中区演艺广场每日上演各类沉浸式表演,尤其是在夜间的凤凰飞天大秀,通过“文化+科技”的创新体验,进一步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今年以来,老北市景区日均游客不低于4万人。其中夜间游客占比在65%-70%。”当天,老北市商业重构负责人张远义介绍。
走出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老北市景区,夜色中沿百年中山路一路向西,又是一番充满欧式风情的浪漫气质。歌德书店、36号院、胭脂酒吧、石榴餐厅……午夜霓虹下氛围感十足,消费者轻松惬意地沉浸在充满国际范儿的异域风情之中。
紧邻中山路的太原街,夜晚则是一幕潮流景象。步行街上的乐队演出和文创市集被围得“水泄不通”,玖伍文化城内少年扎堆研学、夜读,商场内购物、就餐、观影、健身的消费者人头攒动,“老商圈”的夜晚,处处充满新活力。
夜经济是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市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消费额占全天消费额的一半以上;夜间的旅游人均消费是白天的3倍以上。
在做好夜经济这个前提下,沈阳早已不满足于“吃喝买”的传统夜市模式,而是在特色、多元上下足了功夫。
沈阳市现有夜经济街区58条、特色夜经济消费场景150余个。今年起,全面构建“2+20+N”夜经济空间布局体系,即差异化塑造金廊、浑河等2条夜经济发展带;集中打造沈阳方城-中街、太原街、西塔北市、彩塔、奥体中心等20个地标型夜经济集聚区;全面升级N个夜经济发展节点,形成以购物、生态、文旅、观光等功能为主的夜间消费目的地,构建起层次清晰、布局协调、业态多元、场景融合的夜经济发展格局。
在和平湾,“三车间·沈阳工业摇滚音乐节”和2025沈阳第十一届“和平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同期举行。毗邻的长白岛商圈周末夜晚也格外热闹,不少球迷和乐迷相聚在酒馆里、餐厅庭院中回顾一天的精彩瞬间,谈笑风生、举杯畅饮。夜晚的沈城各大酒店更是迎来了一波客流高峰,香格里拉本月已实现12次满房、岷山饭店连续5天满房……
越夜越沈阳,越夜越美丽——夜食、夜购、夜娱、夜游、夜读等多元消费业态融合在一起,共同激活了沈阳的“夜动能”。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刘洋 实习生 张芷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