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一方书屋在千佛岩,是一座清代老宅。
景区入口处,“蜀之良邑”乃一壶山人所书。一九九六年壶师回故乡千佛岩,营水一方书屋。遂将业师汪济时先生所作“履薄临深”与裔老所赐“寒梅寄傲”并遍能大和尚所书“水一方书屋”刻匾于大门、正堂之上。
壶师又撰“几朵梅花和雪嚼,三分月色共诗题”。拜请深谙篆刻的李农罕先生篆书之,悬之门方。四老聚,瑞气生,水一方尊师奉道之宗风,由兹兴。
一壶师承其先德之心印风标,特立独行,究诗文,专艺事,播惠德,作培桃种李之渊缘。学人诚心笃志,向学之风蔚为大观。
两三年间,远涉中原、江浙、巴渝,近则成都、攀西、德阳、乐山、广元,地不分南北,年不论长幼,学人皆接踵而至。从学者之多,水一方老屋仅能立足,以至于只能分片授课。十余年间,壶师以中国传统文人风尚为课题,凡二十余讲,追根溯源,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对文人画之发端、兴起、师承、演变、识鉴、印证作了简明而通脱的梳理,独得心领。先生不辞辛劳,辗转授业,行游于大凉山邛海之畔,吟哦于金牛古道剑南之间,放怀于五台太行之巅……十余年间为传艺事,往来反复。壶师待人至诚,因人施教,诲人不倦。常劝勉学人做人制艺,立身行事,与读书养气写字画画作一道修也。
千佛岩,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城西3公里处。夹江,于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93年)建县,因城西北有“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自然形胜而得名,而夹江千佛岩景区正是位于夹江县城西3公里“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地方。
据了解,这里的162窟石刻造像共2470多尊,所以称作“千佛岩”。这些摩崖造像略早于乐山大佛,开凿于隋,兴盛于唐,延及明、清。但与乐山大佛不同的是,千佛岩的这些摩崖造像基本上是由民间自发镌造的,因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艺术形象也更加多姿多彩。
编辑:陈希
编审:陈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