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旖旎西海岸,我们来了
作者:周元吉(新西兰)
图:周元吉拍摄
从北岛西海岸回来的朋友都说那里的风光很迷人。他们眉飞色舞的介绍,如同春风拂面,撩拨着我和夫人笨笨的心弦,让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踏上那片充满诗意的远方。

我们要去领略南半球富士山塔拉納基雪山的壮美;去观赏北塔拉纳基(North Taranaki) 海滩上三姐妹山(Three Sisters)的神奇;去惊叹像一根魚骨一樣的Te Rewa Rewa 白橋的独特魅力;去新普利茅斯海濱步道New Plymouth Coastal Walkway漫步,尽享塔斯曼海的瑰丽;去艺术感十足的《裸椅》上坐坐,欣喜地与那高高的“风仗”(Wind Wand)遥遥相望······
女儿似乎已经看透我们的心思,有一天吃晚饭时,她兴冲冲地对我俩说,这个周末,我陪你们去西海岸玩两天。女儿能陪我俩去旅游,可把我俩高兴坏了,女儿真是我们贴心的小棉袄,温暖而贴心。
8月9日正值周六,天刚放亮,女儿亲自驾车带着我俩上了一号高速公路,朝西海岸方向疾驶而去。从惠灵顿到新普利茅斯来回距离约800公里,单程驾车约需4个多小时。

沿途是绵延的绿色山岭和绿草茵茵的牧场庄园,不时能见到成群的牛、羊在自由自在地吃着草,还有成群长着鹿角的梅花鹿和披挂着马被的马儿在草地上悠闲溜达。途中有很长的一段车程是行驶在西海岸的公路上,塔斯曼海的雪浪拍打着黑色的沙滩,传来一阵阵的轰鸣声,放眼壮阔,心潮澎湃。虽然这些天惠灵顿一直在下雨,冬雨凄迷,然而这一路上依然风景如画,我望着路边的山峰、山树、河流、绿草坪、农舍、别墅、阳光、沙滩时隐时现,如心朝大海,春暖花开。

新普利茅斯,New Plymouth,新西兰北岛西海岸最大城市,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女儿介绍说,这座城市是早期的英国定居者用英国德文郡普利茅斯市的名称为它命名的,为了区别于普利茅斯,就为它加上了一个“New”字。女儿还介绍说,新普利茅斯是以能源和乳品而闻名全新西兰的,新普利茅斯市,尽管居住人口不足6万,却因其在石油、天然气和石化产品的进出口、运输、生产以及勘探方面的主导地位,被誉为新西兰的能源城。
这座城市艺术气息浓郁,素有”新西兰艺术之都”的独特别称。果不其然,当我们的汽车驶入市区,只见一栋栋奇思妙想的楼宇建筑扑面而来,车辆也在一条条五彩缤纷的喷绘街道上穿行。我们见到市中心高耸直立着一座钟楼,钟楼的设计独具匠心,既保留了古朴韵味,又不失现代时尚感;旁边的Len Lye艺术博物馆不锈钢外墙透着鏡面,吸引了无数艺术爱好者乃至对艺术不甚了解的人们;不远处的St Andrews教堂四周鲜花锦簇,色彩纷呈;还有远看是大象近看是居所的楼宇,三三两两的游客正在驻足拍照······这里的街头巷尾充满着太多的惊喜,每一处景观都别致非凡,令人赞叹不已。

塔拉纳基山(Mount Taranaki)是新普利茅斯整座城市一张亮丽的明信片,来到这里,一定要去睹其尊容。女儿介绍说,塔拉納基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因其形状极为对称的圆锥形,与日本的富士山颇为相似,所以有南半球富士山之稱。
女儿驾车把我俩带到一個看山的好地方,叫作Te Rewa Rewa Bridge。這座大桥的另一個名字叫做:”白桥”。“白桥”設計的非常巧妙,这是一座造型奇特的桥,桥面建筑整体白色,其单侧弯曲的柱子像半个胸腔骨架,形似鱼骨桥,简洁现代。与塔拉納基山呈一條直线,站在桥的一端可以透过桥体看到雪山。這里还是一条7公里的滨海步道的起点,站在桥上还可以看到美丽的大海。今天的天气並不是观看雪山的最佳天气,山頂上总是云雾缭绕,這座南半球的富士山迟迟不肯露出真面目。於是我们在第二天早晨再次来到這座桥上,我们的虔诚终于迎来了云开雾散,雪山美景妙不可言的瞬间。当我们站在白桥的一端透过桥身另一端,只见远处呈牛奶色的塔拉纳基山顶羞答答地露出脸,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十分惊艳。塔拉纳基山的壮美深深触动了我,那份震撼久久萦绕于心,难以忘怀。同时,我在想,凡事都要有耐心,只要坚持、等待,心诚则灵,执着总是会让你感受到某种惊喜。

当天下午,稍事休息后,女儿开车带我俩又去了著名的三姐妹海滩,探访奇特的岩石造型。
要欣赏三姐妹山(Three Sisters)的壮丽美景并不容易,从市区到景点有100多公里的车程,而且都是盘山公路,路的一边是原始森林,另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路上,车辆穿梭于山间,人仿佛置身于画卷之中游行。那一刻,我甚至以为自己正漫步在遥远的云贵高原。我们从东加里普鲁图桥(Tongaporutu Bridge)北部的3号国道(State Highway 3)向大海的方向行驶,沿着Pilot路一直向南,一小时后才进入到三姐妹海滩景区。由停車場行到三姊妹滩,需徒步7~8分鐘。我们赶到景区时正值涨潮,徒步沙滩都被海水淹没,要等到退潮时,才可以漫步海滩,进入石林。

女儿迅速查阅导航,发现了另一条路径,随即驾车向山上进发。原来,在山顶上还有个观景好去处,它居高临下,比在下面观景视野更宽阔,景色更为震撼。正如古诗所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女儿介绍说,我们目睹了海上矗立的被称为Three Sisters(三姐妹)的沿岸巨石,它在旅游界颇负盛名,甚至可与澳洲的‘十二门徒岩’、桂林的象鼻山景点相提并论。在上个世纪之交时,这里还是“四姐妹山”,但随着海上侵蚀冲刷,一位姐妹离开了她们。

女儿指着三姐妹山旁边的一座礁石说,那一组石林被称作“象岩”(Elephant Rock),多年前的一次地震,将象鼻震掉了一块。尽管大象的形状已略显模糊,但其庞大的身躯依旧存在,大象的轮廓依然可见。我俩被眼前壮美的景色深深吸引,蓝天白云下三姐妹石和大象石美美的造型,竖立在海水里特别好看,配之一阵阵的大浪排来,白浪滔天,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
这里的美景随手一拍都是桌面效果,大片即视感,我们除了拍、拍、拍,更多的是静静感受其中的震撼。在壮美的景色面前,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奇绝的岩石形态,瑰丽的海景画卷,这些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奇迹,令人沉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