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最尴尬的城市:名字被90%游客念错,当地人无奈又好笑?其实说的就是丽水。外地朋友第一次看到“丽水”两个字,十有八九会按照普通话读成“lìshuǐ”,可当地人偏偏读成“líshuǐ”,这么一来一回就成了见面后的固定笑料,可丽水人就是懒得计较,摆摆手由你去叫,反正他们知道,这座城市真正的底气不是读音,而是满眼的绿意和厚重的底子。
丽水在哪?翻开浙江地图朝西南角看去,它正好卡在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处,是浙江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北面是金华,东面是台州和温州,南面是福建南平,西面是江西上饶,山岭一直连到武夷山脉,整座城八成以上都是山,龙泉凤阳山的黄茅尖,庆元百山祖的海拔都超过一千八百米,被浙江人称为“屋脊”,瓯江、钱塘江、飞云江三条大江的源头都在这儿,溪水从石头缝里渗出来,一路汇流成河,往下游养活半个浙江,因为山多林密,森林覆盖率常年稳居全省前列,空气里负氧离子含量特别高,深呼吸一口,凉丝丝带着青草味,所以“浙江绿谷”这名字不是白叫的。
别看现在叫丽水,隋朝时候叫“处州”,这名字用了一千多岁,到近代才改的,设州一千多年,府城一直在瓯江上游,古时候是浙西南进闽入赣的咽喉地带,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的时候朝廷在龙泉设官窑,青瓷从这儿出海,远销日韩,中东,东非,据说“雨过天青”的釉色让欧洲人都惊呆了,明清两代,处州府的木材,生铁,纸,茶顺着瓯江直下温州港,换回海盐,布匹,商贸往来从没断过,直到今天,丽水还是守着这条通道,只不过货物变成了电商包裹和游客。
很多人觉得丽水就只有山水,其实它的底子挺硬,山多地少,当地人就把工厂搬到山谷里,修高速,建铁路,精密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数字经济,一个个做起来,龙泉宝剑,青田石雕,云和木制玩具,缙云机床,松阳茶叶,这些老手艺搭上电商快车,卖到全世界,绿水青山也没白费,松阳,遂昌,景宁的古村落变成民宿,一到周末,杭州,上海的车牌塞满山路,住一晚比住城里五星级酒店还难订,政府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写进规划,简单说就是树不砍,矿不挖,靠好空气,好水源也能挣钱,一条绿色发展路子越走越稳。
交通曾是丽水最大的短板这些年拼命补,高铁一通,杭州到丽水最快只要一个多小时,温州、福州、南昌方向都有动车直达,杭丽高铁、衢丽铁路、温武吉铁路陆续开工,几年后丽水会变成浙西南十字形高铁枢纽,高速更不用说,长深、温丽、龙丽、丽龙庆四条高速把九个县市区串成一串,开车从上海、南京一路南下,导航上只要出现“富岭枢纽”,就说明丽水到了,山里原来两小时的山路,现在一脚油门二十分钟,村民早上摘茶叶,中午就能在县城打包发货。
丽水学院是这里唯一的本科院校,前身1907年就有了处州师范学堂,师范,医学,农林,工科都有点,体量不大,但很接地气,毕业生多数留在本地医院,学校,乡镇政府。隔壁金华有个浙江师大,温州有医大,还有肯恩大学,高铁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想进一步深造也不远。职教更火热,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青田石雕学校把老手艺变成专业,学生没毕业就被企业抢走了。
旅游景点用一句话概括: 五步一景,十步一画,市区的南明湖、白云山城市阳台适合傍晚散步,古堰画乡把千年通济堰和老街油画村捆一起,白天看水车、竹筏,晚上在酒吧听驻唱,缙云仙都是老版《天龙八部》取景地,鼎湖峰直戳湖面,晨雾升起来像水墨画,龙泉山、龙泉青瓷博物馆一天跑完,爬山又拉坯,松阳古村落群被《国家地理》盯上,杨家堂、陈家铺、平田,夯土墙、黑瓦顶嵌在梯田里,老人坐在门槛编竹篮,时间像被按了暂停键,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每年“三月三”歌会,畲族姑娘的银饰叮当作响,山哈大席摆满长廊,云和梯田春天灌水像碎镜子,秋天稻浪金黄,摄影发烧友扛着三脚架满山跑,庆元百山祖冷杉全球独一份,科考队年年都来,青田石雕、石门洞、侨乡进口商品城,一天之内从江南小镇穿越到欧洲集市。
写到这里丽水的故事差不多讲完了,下次你再来,读音别纠结,跟着当地人口音叫“líshuǐ”就行了,实在改不过来,叫“lìshuǐ”也有人情味儿,反正丽水人早就习惯了,他们笑一笑,转身给你泡一壶松阳银猴,随手在地图上圈一圈民宿,嘱咐你晚上抬头看看星星,山里光污染少,银河亮得跟倒了一锅牛奶似的。等你真的站在瓯江边,看着晨雾从江面上升起来,远远的青山像被剪刀裁剪成一个个剪影,就会知道,名字念错了只是一个小插曲,丽水的好得用眼睛去看,用脚去丈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